LOGO1产业生态学的渊源2基于循环生态原理的循环经济转型3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控制论机理4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5面向循环社会的产业生态转型6面向区域生态服务的生态产业园建设农业革命将大片森林、湿地夷为农田,但其影响范围基本上限于二维的局部地表。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基本权利。人类社会迄今发生的几次大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革命,都是人类征服自然、谋求自身发展的革命,其征服自然的强度一次比一次大,影响面一次比一次广。1产业生态学的渊源工业革命开拓了资源,用机器解放了人的劳动,使人类从农村走向城市,巨额的化石能和矿产资源被从地下挖掘出来,其废弃物又排入地表水体和大气,污染环境,其影响扩展到地下与空中,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三维胁迫效应。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随着空间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驾驭自然的能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似乎可以全面脱离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态退化、文明滞后的时代。人们在欢庆征服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也发现了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惊人退化。面对工业文明破坏生态的强劲攻势,人类在进入公元第三个千年之际,不得不深刻反思和重新审度我们“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和科学方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现代化的内涵绝不是解放人们体力和智力的高能耗、高消费、高自动化、高生态影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低消耗、高活力的生态文明。其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将从消极的污染型、破坏型向积极的恢复型、建设型演变。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理论也因此应运而生。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其兴起包括四大基础理论:循环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涉及三个层次:宏观上,它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即围绕产业发展,如何将生态学的理论与原则融人国家法律、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以促进国家及全球尺度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繁荣;中观上,它是部门和地区生产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论基础。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分展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结合;微观上,则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方法,涉及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体制、发展战略,行动方针等。2基于循环生态原理的循环经济转型循环生态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对策。信息反馈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及人工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物资循环再生和信息反馈调节是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循环经济是基于循环生态原理运行,并按系统工程方法组织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藕合结构及整体的、协同的、循环的、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促进传统的资源掠夺和环境耗竭型产品经济向新兴的循环经济转型,这一过程需要开展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的产业重组,建设生态产业,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使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传统农业经济本质上是小循环经济,它以可更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在当地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循环,系统稳定但效率低下;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类掠夺式的竞争经济,它以不可更新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其高效率的经济产出是以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反馈为代价而获得的,存在着物质循环断裂,能源耗竭、信息反馈滞后等诸多弊端;我国生态农业和多数传统工业还一直在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循环的传统产业层次上徘徊。只有从农业小循环走向工农商结合的产业大循环,从小农经济走向网络和知识经济,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走向生态产,中国产业界才能完成新世纪的产业转型,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3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控制论机理循环经济认为,人类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一同构成了产业生态系统,称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运作的基本单元。产业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动力源自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不同层次产业复合生态系统形成了特殊的运动规律。产业复合生态系统行为遵循生态控制论规律。马世骏、王如松从中国几千年优良的人类生态哲学中总结出8条生态控制论原理:(1)开拓适应原理:任一企业,地区或部门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资源生态位。成功的发展必须善于拓展资源生态位和调整需求生态位,以改造和适应环境。只开拓不适应缺乏发展的稳度和柔度;只适应不开拓缺乏发展的速度和力度。(2)竟争共生原理:系统的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进发展。任一系统都有某种利导因子主导其发展,都有某种限制因子抑制其发展;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系统内的竞争和共生机制。这种相生相克作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系统自生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其中任何一种机制的系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系统。(3)连锁反馈原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受两种反馈机制所控制,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彼此促进,相互放大的正反馈,这种反馈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或衰退;另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彼此抑制,相互抵消的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在稳态附近。正反馈导致发展或衰退,负反馈维持稳定。持续发展的系统中正、负反馈机制相互平衡。(4)乘补协同原理:当整体功能失调时,系统中某些组分(如人体内的癌细胞)会乘机膨胀成为主导组分,使系统歧变;而有些组分则能自动补偿或代替系统的原有功能,使整体功能趋于稳定。(5)循环再生原理:世间一切产品最终都要变成其功能意义上的废物,世间任一“废物”必然是对生物圈中某一生态组分或生态过程有用的“原料”或缓冲剂;人类一切行为最终都要反馈到作用者本身,或者有利,或者有害。物资的循环再生和信息的反馈调节是复合生态系统待续发展的根本动因。(6)多样性主导性原理:系统必须以优势组分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产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7)生态发育原理:发展是一种渐近的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系统演替的目标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结构或组分的增长;系统生产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的服务功效,而非产品的数量或质量。(8)最小风险原理:系统发展的风险和机会是均衡的,大的机会往往伴随高的风险。强的生命系统要善于抓住一切适宜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对抗性、危害性的力量为系统服务,变害为利;善于利用中庸思想和半好对策避开风险、减缓危机、化险为夷。4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生态产业运作的基本单元是产业生态系统,它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为经营目标,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祸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的充分就业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生态产业的产出包括产品(物质产品、信息产品和人才产品)、服务(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和生态还原服务)和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和认知文化)。在循环经济中,生态产业可分为5类产业:第一产业:以光合资源和矿产资源生产为目的的自然资源业;第二产业:以制造物质、能量产品为目的的有形加工业:第三产业:以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的人类生态服务业;第四产业:以研究、开发、教育与管理为目的智力服务业;第五产业:以物资还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的的自然生态服务业。在循环经济中,测度企业的产业结构合理性或可持续能力的指标不再是第三产业比例的高低,而是其内部5类产业在结构上的匹配程度,功能上的协调程度,过程上的衔接程度。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1)横向耦合: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间的横向拥合及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2)纵向闭合: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功能组合,产品在其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3)区域耦合: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构成空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复合体,逐步实现有害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外的零排放。(4)社会整合:企业将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育及能力建设功能融为一体,在提供生产功效的同时培育一种新型的社区文化并提供正向的生态服务。(5)功能导向:以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产值为经营目标,产品只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通过其服务功能、社会信誉、更新程度的最优化来实现价值。(6)结构柔化: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生产结构、管理体制、进化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可随时根据资源、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7)能力组合:配套的硬件、软件和心件能力建设,决策管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培训能力相匹配。(8)人类生态:劳动不只是一种成本,也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享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员工一专多能,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和调控者而不是机器的奴隶。生态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物质的生命周期全循环,即产业系统内要综合地考虑产品从“摇篮”、“坟墓”到“再生”的全过程,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物质从源到汇的纵向闭合,实现资源的永续循环利用。因此,产业生态学要求从产品的设计阶段起,就须考虑产品使用期结束后的处置和再循环问题。产品的废弃物处置问题同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过程一样重要。5面向循环社会的产业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建设的人类生态学基础是循环社会。它在追求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效益。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人的生态转型,提倡从追求减员增效的效率经济向增员增效的效用经济过渡,实现社会和人的生态现代化。经济过程是人与周围环境在大的时空范围内的互动过程。现代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越来越专业化,工作越来越单调,人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灵活性逐渐被机器所吞嗤,与自然的交流被阻隔,一线工人越来越伦为机器的奴隶,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了人力劳动,传统工业经济在效率提高的同时,造成劳动力的大量失业。产业生态学虽然也强调技术进步,但是认为技术进步和就业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技术进步虽然在以机器为主的一线生产中将会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力需求量,但在从产品经济向功能经济的转型中,研究与开发,服务与培训环节的劳力和智力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第二产业企业内由于第一产业(自然资源业)和第三产业(社会生态服务业)的加盟以及第四产业(智力服务业)和第五产业(自然生态服务业)的兴起,企业内第一、第二、第四、第五产业的从业人员将急剧增加。生态产业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力资源,可以为社会创造许多新的劳动机会。通过产业的生态转型,工人不仅是其本职岗位的一员,也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改进者和参与调控者,这不仅体现在企业内新增加的大量服务业、培训业和研究与开发等第三产业上,同时也体现在第一线生产管理中。通过产业的生态转型,人性和人的尊严将被逐渐恢复。6面向区域生态服务的生态产业园建设企业活动需要适宜的产业环境,除了资源、市场和流通环境外,还需要区域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周边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和生物)的承载能力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城乡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生态格局和过程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范畴内的整合性.生态产业园建设就是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工业企业间以及工业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内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的可持续的地域综合体。具体来说,生态产业园是指由若干企业组成的生产群落,企业之间通过对能源和环境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利用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通过合作,企业群落寻求达到一种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