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反思本节课由细菌发现、巴斯德实验、细菌常见形态及分类、细菌细胞结构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繁殖几部分组成。细菌发现部分主要是补充有关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和寄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微生物贴图相关资料,结合课本简洁重现细菌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发现细菌历程。讲课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关系讲出来并没有那么动听,学生的体会效果欠佳。巴斯德实验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首先学生对鹅颈瓶的作用不明白,空气又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细菌也非常微小,只能通过最终的现象进行推论。讲课过程中着重讲了鹅颈的作用和最终的现象,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讲的太少,学生进行了活动讨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讨论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只记住了鹅颈和结果,对实验本身不太理解。通过巴斯德实验也引出巴士消毒法。细菌常见形态及分类,这部分由细菌发现过渡过来,在细菌发现补充材料里提到了三种形态,正好对应本节课的三种形态。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上面的铺垫学起来更容易。细菌细胞结构及营养方式,这部分知识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再认识细菌细胞结构比较容易,同时也对比得出细菌只有DNA集中区域。细菌的特殊结构可根据形态及课本小资料认识。营养方式需要学生先回忆叶绿体的作用,很多学生马上记不起叶绿体的作用,因此能由结构推出细菌营养方式的学生人数更少。细菌的繁殖,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个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通过示意图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进而补充芽孢的知识,再进行技能训练计算细菌在4小时能繁殖多少的问题,促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的很多知识需要先铺垫后学习,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很多,没有铺垫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课知识容量会比较大。既要体验科学家发现历程又要学习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还要对比学习细菌细胞结构并推理营养方式。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需要的铺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