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二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2019年春节即将来到,为了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防治环境污染.,消除火灾隐huàn,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市区烟花爆竹禁放管理的通告。各小区随处可见右图的宣传画,有人说这fú图不够温馨.,生硬不便于人们记住。(1)请给上文中的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2)请你根据材料拟一对联..,为这图片配上人们乐于接受和便于记住的宣传标语。(1分,不超过16字。)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A.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高跟党自认为合乎古代制度,因此国王偏向高跟党。C.《琐记》中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经历。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E.《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社戏》。3.2018年10月16日早晨,常州溧阳一位赤脚妈妈,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担心打扰老师学生上课,手提高跟鞋走在溧阳高级中学教学楼走廊的背影,温暖了朋友圈。这位最美“赤脚妈妈”走红了朋友圈和各大新闻头条,她的暖心行为让全国人民为之纷纷点赞。@飘然: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一辈子。家长素质高,孩子绝对非常棒!@JiDi:不经意流露的善意,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虽然是背影,你有教养的样子,也很美!@李晓龙:懂得为他人着想,点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雨濛濛: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时刻心怀一份“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当你看到网上这个消息后,请你根据材料及自己的领悟,把这位“赤脚妈妈”获得点赞的缘由,以跟帖的方式告诉这位妈妈。(2分)填字注音24.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2)小题。(3分)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在的《爱莲说》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同本诗中的“陶”都是写的陶渊明。(1分)(2)简要分析诗中两个“绕”字的妙处。(2分)5.阅读下面材料请说说“流行语”主要的传播方式及特点?(3分)材料一:习主席在2016年电视新年讲话中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自此“获得感”“朋友圈”全面爆红。“获得感”一词还曾名列“《咬文嚼字》杂志年度十大流行语”第一位。材料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互联网+”一词在中国各大媒体迅速传播,成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材料三:2015年11月9日《南国今报》以“林心如:吓死宝宝了”为标题发表了一篇文章,随后“吓死宝宝了”被广泛使用,“宝宝体”走红。材料四:2015年11月,歌手王心凌的微博照片被不少网友评论为“没品位”“不美”,而一位网友评论:“主要看气质。”此语一出,迅速引起共鸣,④继而得到网友的追捧、转发,也因为其拒“看脸”、重“气质”的正能量,在年末爆红网络。6.默写。(6分)⑴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⑵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胡春行》)⑶,学诗谩有惊人语。(李清照《渔家傲》)⑷,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富贵不能淫》)⑸请为右图配上符合画意的连续的两个古诗词名句。,。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乙】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②之于庙,奏九韶③以为乐,具太牢④以为膳。鸟乃眩视⑤忧悲,不敢食一脔⑥,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⑵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3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⑦,随行列而止,逶迤⑧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⑨为乎!(《庄子》)【注释】①御:用车子迎接。②觞(shāng):此指敬酒。③九韶:古乐名。④太牢:祭祀用的供品。⑤眩视:眼睛发花。⑥脔(luán):切碎的肉块。⑦鳅鲦:泥鳅和一种淡水鱼。⑧逶迤:自由自在。⑨譊譊:喧闹嘈杂。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⑴行拂乱..其所为()⑵而后作.()⑶具.太牢以为膳()⑷浮之江湖..()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⑴⑵9.乙文中揭示海鸟“三日而死”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2分)1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从“人”与“国”两个层面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B.乙文“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表明“人”与海鸟的遭遇是一样的。C.甲乙两文中“死于安乐”与“奏九韶以为乐”中的“乐”的意思没什么差别。D.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然后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二)阅读李泽厚《佛教石窟艺术》一文,完成11一14题。(14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挐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事等最为普遍。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4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卖儿贴妇钱”,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1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基本特点。(4分)12.仔细研读文本说说南朝南朝佛教给门阀贵族士大夫有怎样的精神满足?(4分)13.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具体分析有怎样的不一样。(3分)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既是总领全文,又强调了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形式。B.人们创造了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但却无法摆脱苦难,人们把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寄托在了并不能主宰“公平”神像身上。C.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就是更加体现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是中国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D.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三)阅读冯骥才刘心武的《高处的药匣》一文,回答15~18题(共13分)○1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竟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半边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2父亲身材高瘦,伸臂熟练地取下了药匣,他接过,麻利地取出獾油,送过去,母亲赶紧给未来的儿媳妇手指抹獾油。母亲埋怨父亲:“药匣子总搁那么高,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5○3他小的时候,嘴馋得惊人,见着跟糖果、豆子差不多的东西,就抓起来往嘴里送,有次竟把母亲刚买回来的红色圆衣扣也搁嘴里了,父亲看见赶紧设法给掏了出来,从此以后,不让会误认为糖果的东西再搁在他够得着的地方,尤其药品,他从四岁起,就记得他家的药箱搁在书柜高处,他就是搭着椅子,伸长胳膊,也够不着。女朋友听了笑道:“你小时候怎么那么弱智啊!怪不得,是你的‘陋习’,才引出了你家的‘陋俗’。”○4他的父亲,和别人比起来算得一个闷人。上中学的时候,最怕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父亲》。语文教师在他作文为难时,启发他:“你父亲虽然寡言,总还会有几句暖你心的话语,你要仔细回想,想起来,写出来,你的作文一定不错。”他也曾努力地回想,实在想不出,只好硬编胡诌几句,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假,给他的评分怎么高得了?但是,现在他很后悔,想不出话语来,难道就想不出那默默的动作吗?他记得,父亲把那藤匣取下来,戴上老花眼镜,耐心地整理里面的药品,凡已经过期或接近过期的,一定淘汰;那些说明书,买来时看过,却还要一一温习;还会在一只干净盘子里,将有的药片用小刀——那小刀先用医用酒精消过毒——剖分为1/2或1/4,再装进同一药品的空瓶里,并在瓶体上贴上一块橡皮膏,又在橡皮膏上写上他的小名,原来是根据说明书上的提示,他作为儿童,药量要减半或再减半,这种做法到他13岁以后才终止。○5直到上了大学,他才渐渐懂得,父亲对他的爱,尽在不言中。○6如今他和妻子回家看望,父亲明显衰老了。父亲血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