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版实验教科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判断,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说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初步的体验,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四、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2、探究式教学法。在本节课中,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二)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观察操作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我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五、说教学准备课本主题图;相应的图形及测量工具等。六、说教学流程3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注意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树叶也不断地从飘落下来,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树叶是吗?你们能不能把你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好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1、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树叶。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再请一两个人说说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边说。2、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课标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1)围一围首先让学生观察例1中的第一幅图,初步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围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并让学生用彩色笔在书上勾出桌布一周的长。在教学例1第二幅图时,利用树叶当图中的树桩,从学生摸树叶的形状入手,摸一摸,通过摸树叶一周,突出“围图形一周的”的操作动作,学生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树叶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是“长度”。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2)看一看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只有平面图形才能围出它的周长;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周长经验,4亲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三)操作实践,合作探究,量一量通过两个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灵活选用测量工具,学生准备直尺、软尺、毛线等测量工具。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多种图形资源,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让学生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较大的圆的周长,最后测量不规则图形树叶的周长。学生总结出测量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四种:(1)直尺量。(2)毛线围,化曲为直。(3)软尺围。(4)滚的方法。从中鼓励学生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也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远程资源的图片,展示出应用周长的例子,如桌布花边、菜地篱笆等等,并让学生再举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例子。把周长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欣赏、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感受周长的应用价值。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五)布置作业87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2、3题。七、说板书设计我本着板书要准确表达理解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周长的认识平面上的图形都有周长,如:课桌面、课本封面、红领巾什么是周长呢?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教学内容】5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测量周长记录单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教学例1。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教学例2。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2.启发联想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5.巩固练习6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1.小组内测量周长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讨论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小组测量周长。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3.小结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