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末迅猛发展,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和发展之一。衍生工具具有转移风险、发现价值,以及套利、投机的功能等,套利投机又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监管部门要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和健全法制法规,合理正确利用衍生工具,避免过度套利投机,达到趋利而避害的目的。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原因;发展对策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金融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变量价格变动的衍生品,是由两方或多方共同达成的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的总称。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今天,尽管部分金融衍生工具仍以商品作为基础金融工具,但占衍生工具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各种金额工具或金融变量,如债券、商业票据、股票指数、货币市场工具、货币,甚至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一、发展现状我国衍生工具市场是改革开放后在90年代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实施而发展而来,先后经历了失败和成长。如外汇、国债和股指期货交易等。又由于国情,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不够开放以及制度不够健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与国外相比也因此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防范也存在漏洞。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CDS、CDO等场外衍生工具的创新过度和监管缺失,金融衍生品再度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议论。但以期货、期权为代表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凭借其监管严格、规则简单透明和注重风险管理的优势,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前不久,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金融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和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二、发展不足的原因1.利率、汇率未完全市场化。由于国情,我国的利率未完全与国际市场化,而利率是反映资金市场的动态的旗帜,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国内统一的基准利率的形成,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形成分散转移风险的机制。另外,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之前我国是对资本进行管制的,人民币不能实行自由兑换,而现在面临国际的压力和目前的国情,中国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带动下,逐步实现一部分人民币兑换,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战略步伐。2.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汇率和股票期权以及利率远期合约等等。而国内金融市场的品种以及数量不多、品种不足阻碍了衍生品投资规模的扩大,不利于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壮大。3.金融市场均衡价格缺失。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处在初级阶段,衍生品价格和市场均价有很大的差距。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市场价格应与基础性金融产品本身价格有相关关系,而我国政府严格控制了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格,并加强了外汇管制,所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另外当前国内国际资本项目的情况下,无法自由兑换人民币,市场暂时还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亚投行的建立发展给人民币自由兑换打开了通道)。两者之间的差价使投机者有利可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4.金融衍生品监管方面存在缺陷。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力度较为分散,不够集中,通常,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应该是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交易所三者共同建立的三级监管系统,而国内监管权力主要集中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中,同时监管过程实施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未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三、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对策1.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应通过金融市场改革深化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规律,利率水平高低要符合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时候要通过低利率增加贷款规模,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汇率方面,可以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继续执行浮动汇率制度,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减少政策对利率汇率的干预,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2.在市场环境的可控下,可以多开发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以及数量,扩大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活跃金融市场的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从容应对金融衍生品的自身风险。3.提高金融市场及金融主体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金融主体及其金融机构应开发或引进金融衍生工具最新定价系统,国家也应放宽管制,实现市场定价。另外,要逐步进入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买卖市场,融入世界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轨道中,与国际同步,以便尽快提高其定价能力。4.明确职责,政府和金融机构组织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和管理。监管各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协调好关系,加强相互间合作。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自身规律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再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各个监督部门的职责范围,使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法可依。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整体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督体系以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参考文献:1.刘杉,周国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2006(4).2.马瑞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9,(14):347-348.3.方心童.CDS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J].武汉金融,2011,(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