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职业防护内容一、概念:职业防护: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工作者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二、危险因素:(一)物理性因素: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伤是针刺伤,负重及辐射电伤害。(1)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各种注射输液,缝合是产科最常见的技术操作,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害而发生血血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性日趋严重。目前证实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刮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常见原因如在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出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环节均易发生针刺伤,在进行注射操作会阴缝合时,因产妇不配合,不慎被针头刺伤。(2)负重伤:医护工作时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得工作,由于工作量大,饮食起居无规律,再加上经常性护理操作,站立等不周姿势常给椎间盘不同压力,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还易患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3)噪音的污染:妇产科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器(如胎心监护仪,胎儿多普勒听诊等)使用的噪音,人为的噪音,可使医护人员精力不集中,易精力分散,甚至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交流的生理功能。(4)医院是个特殊工作场所,也存在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如用氧不慎导致的火灾及患者暴力等。(二)化学因素: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过氧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醇挥发性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患者导致中有或致畸。(三)生物性因素,产科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羊水,恶露,大小便,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受到伤害的危险性高,常见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以及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四)心理因素: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产科的每项操作均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抽搐的急救;羊水栓塞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都会给产科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刺激,同时患者对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工作人员处于亚健康状况,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多疑、神经质等。三、防护措施:(一)防范物理性损伤:①避免针刺、锐器伤等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针头随时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刀片,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禁止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一旦针头刺伤,立即在近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用2%碘伏,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并报告质监部门,进行相关监测,根据结果,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②避免负重伤:合理安排班次,鼓励工作人员多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③防止电离辐射、电损伤、噪音污染,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合理使用消毒功能,掌握工作用电,用氧知识,保护自己。(二)防止化学损伤:工作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皮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到眼睛或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降到最低;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适用范围,逐步化学消毒剂过渡到物理灭菌。(三)防止生物损伤:接触病人的血液,羊水,排泄物时戴防护手套,脚套,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洗手是预防传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正确使用六部洗手法,接触传染病患者主动穿隔离衣,接产时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水衣鞋,一旦发生职业损伤,按正确方法处理伤口,并登记上报,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见性治疗。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废弃物严格处置,放在专用袋内,放规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四)心理因素的防护:掌握一些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适当多与同事,朋友交流适当的宣泄,紧张和抑郁不良情绪,同时,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技巧,提交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合理营养,加强自身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都是避免心理损伤的有效措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