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部X线检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韩清銮2016.06.16一、足部骨骼解剖•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侧位和斜位。•足的负重位X光片,对于判断足行走状态下的力线、骨骼的形态、韧带的完整性及其关节的活动度极为重要1、足部骨骼大体解剖(26块)侧位观2、足的先天性副骨•副骨是四肢骨骼中最常见的解剖变异。•足部副骨的形状、大小、数量因人而异,比较繁杂。•常被误认为骨折•正确认识这些变异,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意义重大。(1)足的先天性副骨-副舟骨(2)足的副骨-距后三角骨(3)足的先天性副骨-腓骨肌腱籽骨、腓骨副骨3、踇趾籽骨4、足解剖划分---前足、中足、后足•前足:跖骨和趾骨,通过Lisfranc关节(跖跗关节)与中足分开•中足:三块楔状骨、足舟骨、骰状骨,通过Chopart关节(跗横关节)与后足分开•后足:跟骨、距骨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跗横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5,足弓•足弓(archesofthe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1)足弓—纵弓(2)横弓(1)足弓—纵弓(2)横弓(1)(2)内侧纵弓•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直立姿势时,在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此弓由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长韧带及跟舟跖侧韧带等结构维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侧韧带,此韧带起着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弹性强,适于跳跃并能缓冲震荡(3)外侧纵弓•在足的外侧缘,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前、后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结节的跖面。•维持此弓的结构有腓骨长肌腱、小趾侧的肌群、跖长韧带及跟骰跖侧韧带等。弓弦是跟骰跖侧韧带。•此弓曲度小,弹性弱,主要与直立负重姿势的维持有关。(4)横弓•由各跖骨的后部及跗骨的前部构成,以第2楔骨最高。•维持此弓除韧带外,还有腓骨长肌及拇收肌的横头等。(5)负重对足弓的影响(6)足弓的测量•内侧弓角: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一跖骨远端最低点,测量两线所形成的角。•正常值:113~130度。•外侧弓角: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跟骰关节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的最低点至第5跖骨远端最低点,测量两线所形成的角。•正常值:130~150度。二、足踝的X线检查1,X线的应用价值•⑴、清楚显示骨关节结构、骨创伤、骨肿瘤、骨病、骨感染、骨坏死等。•⑵、多种应力位置摄片技术对软组织的间接评估有很大帮助,如:应用双侧比较的方法诊断患侧踝关节的不稳定、评价踝韧带损伤。⑶X线片评价中注意的问题①足踝部标准X线片:应包括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片。②重视负重位和非负重位情况下摄片的差异:病态足踝存在显著差异。如柔软性平足畸形、胫后肌腱功能不全、隐匿性跖跗关节损伤、、可疑性中足不稳等。③重视主体差异对摄片结果的影响:受检者姿势和体重分布。如平足畸形,让患者屈膝30度、胫骨内旋、足内侧柱负重,继而使前足旋前,此时畸形十分明显。④重视双足对比摄片:足部骨骼结构变异大,约29%与文献描述数据和测量角度不相符。⑤重视足踝部骨骼解剖的复杂性:多关节面,同一关节面也不在一个空间,存在三维空间。从合适的平面、合理的投照位置和方法。⑥注意X线片其它的局限性:关节面的多维空间,骨骼的重叠等。软组织显示不敏感。2,足的非负重位片(1)非负重前后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将足跟置于底片上,X线束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并垂直于底片。显示特点:特别适用于显示前足的解剖、趾间和跖趾关节。足的非负重位片(2)非负重前后轴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将足跟置于底片上,X线束向头侧与垂直轴成10°角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显示特点:能更好的显示跖跗关节和中足关节的病变,但轻微的跖跗关节损伤在负重位片显示更好。足的非负重位片(3)足内斜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小腿内旋外侧抬高30°---45°。X线束垂直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显示特点:能更好的显示第3~5跖骨基底,第5跖骨结节,外侧跖跗关节和跗骨间关节足的非负重位片(4)足外斜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小腿外旋;足的内侧缘抬高30°。X线束垂直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显示特点:能更好的显示第1~2跖骨基底,内侧跖跗关节和足舟骨内表面,及其副舟骨。足的非负重位片(5)足非负重侧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侧卧于检查台上,屈膝,小腿外旋;足的内侧缘或外侧缘置于底片上。X线束垂直聚焦于足中份。显示特点:能更好的显示后足情况,包括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及其距骨背侧骨赘增生情况。。3,足的负重位片(1)前后位负重位片:拍摄方法:①单足:患者伸膝站立在底片盒上。X线束向头侧与垂线呈15°角投照,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②双足:置于底片盒上,X线束聚焦于双足之间的跖跗关节水平。显示特点:①能更好的显示跖跗关节,并可避免膝关节可能带来的干扰。②双足:可更好地显示前足、中足和跗横关节;可测量外翻角、跖骨间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头未被覆盖的程度和前足外展的程度,适用于有前中足症状的患者、扁平外翻足畸形、踇外翻和跖跗关节病变患者的检查。足的负重位片(2)斜位(内旋位)负重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伸膝站立在底片盒上。X线束向内呈15°角投照,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如需清楚的显示外侧柱的骨骼结构,则可使X线束向内呈30°角投照。显示特点:非常清楚的显示第2、3跖跗关节,并可显示第2跖骨基底细微的“斑点状”骨折以及累及内侧楔状骨的跖跗关节损伤。②双足:可更好地显示前足、中足和跗横关节;可测量外翻角、跖骨间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头未被覆盖的程度和前足外展的程度,适用于有前中足症状的患者、扁平外翻足畸形、踇外翻和跖跗关节病变患者的检查。足的负重位片(3)侧位负重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伸膝站立,双足并拢,底片固定于双足内踝之间。X线束从侧方垂直投射于第5跖骨基底稍上方,体重均匀分配双足。显示特点:①可清楚地显示足的全长、距下关节后关节面、距舟关节和第1跖楔关节;观察和评价跟骨倾斜度、距骨下倾角、侧方第1距跖角、内侧楔状骨和第5跖骨的关系。②更适合于评价弓形足和扁平外翻足畸形。4,趾骨(1)足趾前后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将足跟置于底片上,X线束垂直于底片,聚焦于第2跖趾关节处。显示特点:可观察整个前足,包括跖趾关节,也可将X线束聚焦于每一个分开的足趾而拍摄单趾的X线片。趾骨(2)足趾前后轴位片: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台上,屈膝,将足跟置于底片上,X线束向头侧与垂直轴成10°角聚焦于第2跖趾关节。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跖趾和趾间关节腔,并减少X线透视缩小的现象。趾骨(3)足趾后前位摄片:拍摄方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使足背接触底片,底片可用沙袋垫高以获得更合适的位置,X线束垂直于底片,聚焦于第2跖趾关节。显示特点:可更清楚显示跖趾和趾间关节腔。趾骨(4)足趾侧位片:拍摄方法:①拍摄踇趾和第2足趾的侧位片时,患者健侧卧位,用绑带或压舌板将踇趾和第2足趾分开,X线束垂直于踇趾长轴,聚焦于趾骨近端。②拍摄第3、4、5足趾的侧位片时,患者患侧卧位,如上述分开足趾,X线束垂直于足趾长轴,聚焦于趾骨近端。显示特点:可更清楚显示足趾关节及其趾骨骨折有无错位。5,籽骨第一跖趾关节籽骨负重轴位片/籽骨切线位片拍摄方法:①拍摄踇趾籽骨时,患者俯卧位,跖趾关节极度背屈,向前屈膝使足跟前移,X线束垂直于底片,聚焦于第1跖趾关节或第3跖骨头。显示特点:清楚显示踇趾负重状态下籽骨的位置,有无骨折等。6,跟骨的X线平价⑴跟骨负重轴位片(从足跟到足底)拍摄方法:患者站在底片上,膝和踝关节背屈,X线束成45°角通过足跟投照于踝关节的后方。显示特点:清楚显示跟骨的长轴、跟骨的后面、中间关节面和载距突;是评价患者中间关节面联合最常用的方法。跟骨的X线平价⑵跟骨后切位片(从足跟到足底)拍摄方法:患者站在底片上,膝和踝关节伸直位,X线束成45°角通过足跟投照于踝关节的后方。显示特点:清楚显示跟骨的长轴、载距突、跟距关节面、跟骨的后面和内侧面;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胫骨远端出现巨大重叠影。(跟距桥)跟骨的X线平价⑶跟骨跖背位片(从足底到足跟)拍摄方法:患者仰卧,小腿外展,患者自己牵拉置于前足下方的绷带使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底片中心垫在踝关节中线处,X线束从足底约在第5跖骨基底处进入,向头侧与垂直轴成40°角投照于底片的中心点。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跟骨的长轴,用于评价跟骨骨折后的畸形,如内外翻的角度、足跟变短和外侧壁凸出等;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显示跟骨后面和内侧面的情况。跟骨的X线平价⑷跟骨背跖位片(从足跟到足底)①拍摄方法:患者俯卧,踝部抬高置于沙袋上,踝关节背屈,使足的长轴垂直于检查台,底片顶住足底,X线束向足侧与垂直轴成40°角投照,从踝关节的后面进入,从第5跖骨基底水平出去。②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跟骨的长轴,用于评价跟骨骨折后的畸形,如内外翻的角度、足跟变短和外侧壁凸出等;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显示跟骨后面和内侧面的情况。跟骨轴位-后足轴位(Saltzman)跟骨的X线平价(5)跟骨非负重侧位片①拍摄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位,小腿外旋,足外侧面置于底片上,X线束垂直于跟骨中部,聚焦于内踝下方2.5—4cm处。②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这在评价跟骨骨折时特别重要;还可清楚的显示跟骨结节Haglund畸形、跟腱附着点病变如牵拉性骨刺等。跟骨的X线平价(5)跟骨负重侧位片①拍摄方法:患者伸膝站立在5cm高的木块上,双足并拢,底片固定于双足内踝之间。X线束垂直于跟骨中部,聚焦于内踝下方2.5—4cm处。②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跟骨结节Haglund畸形、跟腱附着点病变如牵拉性骨刺等。7,踝关节的X线平价〖1〗非负重位片(1)踝关节非负重位片—前后位片①拍摄方法:患者坐卧或仰卧,下肢外展,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底片置于足跟下方。X线束垂直于踝关节部位,聚焦于内外踝的中央。若同时摄取双侧前后位片,应将X线束聚焦于双侧内踝的中央。②显示特点:可清楚显示胫距关节、胫腓重叠程度和踝关节腔内侧间隙。若在踝关节跖屈位时拍摄前后位片,则会导致踝关节腔明显增宽和不协调。踝关节的X线平价(2)非负重踝穴位—内旋位(内旋20°)片①拍摄方法:患者坐卧或仰卧,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小腿和足内旋20°,外踝置于45°斜面上。X线束垂直于踝关节部位并聚焦于内、外踝的中央。②显示特点:最适于评价踝关节的不协调。。踝关节的X线平价(3)踝关节非负重位片—外旋位(外旋45°)片①拍摄方法:患者仰卧,下肢外展,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踝关节跖屈,小腿和足外旋45°,外踝置于45°斜面上。X线束垂直于踝关节部位并聚焦于内外踝的中央。②显示特点:特别适用于观察内踝骨折或内踝截骨后的固定情况。踝关节的X线平价(4)踝关节非负重位片—侧位片①拍摄方法:患者仰卧,下肢外旋,踝关节中立位或跖屈,踝关节外侧面置于底片上。X线束垂直于踝关节部位并聚焦于内踝的中央。②显示特点:清楚显示距骨后突或三角骨造成的后踝撞击。踝关节的X线平价(5)踝关节应力位片—用来评价踝关节韧带损伤后,关节的稳定性意义:①应力位包括内翻、外翻、前抽屉、背屈、跖屈和距下关节反转等。②内翻应力位用来评估踝关节的横向稳定性,其绝对测量并不可靠,一般与健侧对比。最长测量的2个指标为踝关节的侧方张开距离和距骨倾斜角。③踝关节的侧方张开距离为距骨顶边缘到相邻的胫骨关节面的距离,双侧相差3mm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