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习惯/责任/立德/砺志、荣誉/国家校训乃一校之魂。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校训是学校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载体,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将办学理念、道德要求、工作风格、生活态度等概述为警示格言的简洁规定,一旦概述就张榜昭示,成为师生遵循之道,逐日养成习惯。它是校风的初生态。当然,各个学校如何进行概括,又必须群策群力,集合群众的头脑,反映学校的特色。校训要通过颁发的形式成为规定,让师生遵守。遵守就是规则,就是守则,就是告示,甚至是训斥。因此,一旦产生了校训,就不要使之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而要通过评模创优等活动,鼓励校训的模范践履者,立为标兵,广为表彰,校训则终将成为校风,成为学校师生行为的无声命令和自动规约,久之见远,便养成风气。校风诚信勤奋秩序规范环境和谐进取自信勤奋团结进取创新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设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①目标的一致和角色、任务的不同,使学校人物具有方向及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略异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在学校这一人物集合体中,学生是占绝对多数的,他们学习风气的好坏,品德言行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因此,学风最容易体现为校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校长,是教育家,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优良的校风要靠他们去倡导,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校风。因此,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教师,则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因而,教风之于学风,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校风建设中的主导因素。那么,领导对于学生呢?其接触便相对地表现为间接的少量的,而对于教师的接触才是直接的经常的。因而,领导作风对教风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于学风便是间接的。这样,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之间便形成一种相对的单链关系: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当然,他们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反作用。至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好的领导,没有领导的倡导,形成不了好的教风和学风,也就没有好的校风。学校领导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培育起优良的教风,才能带动起优良的学风,进而使优良校风形成。什么是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校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种习惯势力,是优良的传统,是优良校风,它可以促人奋发向上。消极的是歪风邪气,是恶劣校风,是破坏因素,对不起腐蚀作用。一所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处在两环境中,一个是物质环境,就是校舍、场地、教学设备等;一个是精神环境,就是风气,即校风。近年来,我们各学校在十分重视校舍、设备等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也着手抓了精神环境的建设。但如何把校风规范成文,很值得研究。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校通过教书这个手段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校风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育人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这种特殊作用是任何规章制度和任何管理机构都不能代替的。学校的优良校风,有的从思想作风、品德行为、仪表衣着、校容校貌、秩序纪律、清洁卫生等方面加以叙述,形成条文。也有的把校风精神概括为几句话。但不管怎么表达,建立优良校风的目标是建立集体荣誉感和光荣感。要造成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集体的舆论,一股集体的凝聚力。教风树德/炼能/尽职/严谨/爱生/育人敬业爱生严谨教学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学风勤学深思严谨求实勤学、多思、善问、实践:...学风:乐学好思团结创新,“立志、自强、勤学、探索”学风:善学、明理、笃志、奋进校风:爱国守纪勤奋健美教风:敬业奉献求实创新学风:奋发探索团结进取校园环境清雅,校风淳朴,教风严谨,学风浓郁校训:阳光和谐成功校风:求索求真求实求新教风:立德立言立行立业学风:自信自尊自律自强校风:爱国爱校文明向上教风:敬业严谨务实创新学风:好学善思博读争先校训:正直守纪勤劳团结校风:团结务实勤恳正气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创新学风:勤学善思惜时笃行善学:即善于学习,勤于攻读。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今人说,做人就是读人生,读书就是优化人生。要达到善学,还需要完成这几方面的“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盲目随意”向“自学调节”转变,从单纯“吸收储蓄”向“加工整理”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明理:即明白道理,把握真理,明察事理。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学风与教风之间,是一个互动体。教风不立,学风不树;教风不端,学风不正。反之,没有良好的学风,也不能激励良好的教风。学风是一个广义概念,首先从整体而言,学风体现于校风上。校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这个大环境体现出来的学习风气,这是与学校的统筹管理密切相关的。学校管理得好,必将带动整个学校的风气,从而影响每个同学的精神状态。其次,学风还体现在校园秩序上。同学之间能建立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形成互助友爱的风尚,没有不文明行为的横行霸道,健康积极的理念能够成为主流,也必将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学风还体现在课堂纪律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逃课现象,尤其对自己不喜爱的课程,便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是明目张胆地在课上睡觉、聊天,毫不顾及老师的感受。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就好了,殊不知,人的素质的提高是需要各方面知识作为储备的,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任何一门课都不能学好。更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仅靠那点知识,怎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重视从课堂上直接获取的知识。最后,学风还体现于我们的宿舍中。每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都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你给别人带去的或许是勇气和信念,亦或是消沉和颓废,但毕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宿舍生活增添朝气。可以说,学生才是学风建设的主体,然而我们也并不否认学风的确受社会的影响。大学毕竟是一个半开放的环境,许多的社会思潮难免会涌入校园,致使很多学生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样就会更加广泛地影响学校的风气,所以社会的确是一个很难迈的槛。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难题,就更应该寻求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这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学习的自觉性,有时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家庭贫困的学生更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更会把握宝贵的时间,老师只能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总之,学风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优良的学风可以培养人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人高尚的思想品德,这些素质都是将来所必需的校训:崇文尚德崇文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反应了我们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种教育观、价值观。其中的“崇文”指的就是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文化的尊重,和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而“尚德”指的则是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学习知识、文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从中悟得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一个有知识没道德的人,不仅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会危害社会。而光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不够的。所以文与德应该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让学生会学、爱学,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崇高的人。“文”是汉语中内涵极其丰富的字眼。《中庸》上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在这里,“简而文”的意思是说,君子讲究的是外表简洁而内含光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不仅指丰富的文化修养,还包括:良好的文明举止,宽厚的人文关怀,健康的心理品格等。“德”则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名实小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文”于表,“德”于心,互为表里,“崇文尚德”四字体现了百年实小的博大胸怀。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师生民主,在这样宽松、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谐”既指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学生德、智、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人为善,与事认真,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百年来,“向上”一直是实小精神的核心。“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凭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参照物,实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超越自己。“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实小在发展上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困境面前最好的突围方式就是勇敢的进攻。锐气是动力,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在“向上”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实小人充满智慧的回答。因为有些问题是实小特有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圆融的灵气会成就学校的灵性,造就有灵气的教师和有灵气的学生。教风:踏实、严谨、创新、进取从特级教师田毓恒、全国优秀班主任于锡珍,到现在的全国模范教师万玲,和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彰显着实小教师群体的优秀。当然,还有许多实小老师是默默无闻的,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师用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无怨无悔的工作热情成就了实小昔日的辉煌,他们是实小的宝贵财富。“踏实、严谨、创新、进取”是实小传统的教风。在层层讨论“十一五”规划时,教风得到了全体教职员工的一致认可。“踏实”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进取”则是“向上”的实小精神的直接体现。学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勤奋学习是人生的根基,能吃苦才能成大事,热爱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动力。“乐学静思”是学生个体具有的旺盛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自主合作”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风,我们要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既要能静下心来自主思考和实践,也要善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校训:文明勤奋活泼健美校风:团结协作创新是孩子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