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汇报课的教学反思武进湟里高级中学张敏明2010年秋季,我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征程。进入新课程实验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半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顺利地开展了百日汇报课——在《新中国初期的外加》,第一次展现自己的风采,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艺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我使用新教材,运用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进行教学的一次尝试。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困惑的还是关于“一边倒”方针的理解和评价,查阅网上,关于“一边倒”的评论简直是铺天盖地,争辩激烈。如何让学生搞清弄透,不是易事。另外,怎样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也是我们老师观念上一时难以突破的事情。此外,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之下,新课改何去何从,还是让我们有些犹疑彷徨。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这一课上,主要是由于最近有关我国主权和领土的问题频频引发国际问题,想是不是能让学生学到些东西,明白我国的立场和主张。当时拿到这个课题之后,研究课标,课程标准要求是要求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拿到这个课标梳理了下,外交成就主要包括中苏建交及第一年和十七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的内容,而研讨的东西应当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也就是说探究的重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课后结尾的拔高应当在于指出中国是和平外交,突出中国的和是中国文化在外交领域的新应用。思考完主要知识点后,发现设计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的探究题比较有难度,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探究的价值,所以在课后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放弃了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更深的探究。课的结构我想进行整合,主要把这一课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新中国外交的理论,主要包括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提出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另外一个部分主要是实践。另外一个设计主要也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早期的外交是革命性或者意识形态性外交,表现为三大政策的提出及其表现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有就是向务实性外交的转变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实践。后来由于中间有接待任务,所以就选择了第一个有关先讲理论再讲实践的这个选择。设计的流程:导入设计,第一次是按照网上讲的提问法,就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进行回答。第二种导入方法是从网上找到一段我国外加部发言人有关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反对中国威胁论的一个视屏,这个和将要学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联系比较紧密。第三种就是以普通的朋友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来进入对外交的探讨。三种方法分别在三个班都采用,效果各有优劣,第一种有利于学生知道影响我国外交的因素,第二个有利于和时政联系密切些,第三种的话,学生可以说的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最后上课的时候,我选择了第三种。导入后,提出第一个问题,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根据地图总结,学生回答后,得出当时的国际局势是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以及中国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学生进行总结,回答三大政策的含义及意义。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部分同学回答了出来,所以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这个问题删除掉了,发现效果并不是太好。讲完这个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当时中国还有没有附美和中间道路的选择的可能性,分组让学生代表这些进行回答。学生讨论比较热烈,为了使学生有更清醒的认识,还选取了两段材料,来说明一边倒政策将来的弊端及毛泽东也考虑过中间道路的。最后总结,当时中共采取一边倒政策原因。播放当时与苏联建交的视频,通过视频的介绍,了解中苏结交的意义。讲完三大政策,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播放视屏,由学生回答提出的目的、过程及意义。在讲意义的时候,我设计了探究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分析进一步理解一边倒政策的意义。紧接着,让学生分析苏联侵犯我国领土的案例,结合实际,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讲完理论后,开始讲外交实践,主要讲中苏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结果,讲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基本的知识点都是由学生找到并回答,三个内容中重点讨论了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危机及求同存异的含义。总结这些内容使之上升到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观点。最后以视频结尾进行总结。听自我点评:优点:1、设计上有创新;2、课堂气氛活跃;3、声音有了改变比刚前两年不足: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过于简单2、三大政策的中的前两个是学生考试中容易混淆的是否可以讨论。日后需改进之处:1、探究的问题重心应当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没有想到合理的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2、内容不够细化,有些细节处理得比较模糊3、处理一边倒时候,选取的例子不够典型4、给学生的点评时,语言不够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