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三大件”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摘要:众所周知,结婚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人生中少有的不可替代的大事之一,婚前的彩礼等又是结婚所必须之物,而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笔者从不同时代的婚前彩礼出发,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找出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联系,将经济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49-1957,第二阶段1958-1962,第三阶段1963-1965,第四阶段1966-1976,第五阶段1978-今。笔者将从这五个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而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三大件经济发展新中国正文: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五个阶段,结合笔者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彩礼。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当然,各地的彩礼都各有不同,笔者也不可能把各地的彩礼之类的调查完整,所以只着重于笔者家乡安徽省北部的情况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第一阶段(1949-1957年):这个时间处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刚刚开始从原来的战乱中走出来,所以结婚这种事还依旧停留在民国时期,那结婚之前的彩礼也大致相同而且具有相当的特色。。一般是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地方称为“零花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这种待遇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高级了,也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搞得起来。一般小户虽不及,但是鸡鸭,衣服还是齐全的。由此看来,虽然战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济也在逐渐的恢复和发展,那么接下来就来分析下原因。笔者把这段时间以195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此时的中国处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阶段,刚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满是疮痍的烂摊子,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1957年,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工业化建议和社会主义改造蓬勃发展。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第二阶段(1958-1962)说到这一个时期,笔者的外婆有句话说得好,58年以前结婚姑娘都坐轿子,58年以后,要结婚只能走着去。而这一时期的彩礼也落魄到了极点,据笔者外婆说她当时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新房时两间破屋露天的土房屋,还带着一尺左右的裂缝,结婚前的红袄红裤子都是借的外婆的娘家陪了个箱子和一个柜子还有一身阳河子(自己手工织布)裤子。为什么会这样?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经过1958、1959两年的飞快发展,到1960年末就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全国大饥荒的严重灾难。过去称那次大灾荒为三年自然灾害和外国逼债造成的困难。实际上局部天灾几乎年年都有,而那一次却是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全面崩盘。大跃进是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重大失误,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想来,大家连饭都没得吃又哪里来的精力去准备那个有没有都不重要的彩礼呢。说到大跃进就必须要提到他的原因,其失误的原因有以下条,表面上一是急于发展钢铁的高指标,二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单本质上是认识问题:社会主义怎么搞法,怎样发展生产,怎样走向共产主义只有一些轮廓认识,谁也说不清楚。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没有认识,不知道只有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才能迅速提高生产力,以达到物质极大丰富这个共产主义的第一条件。我们不能忽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性,但是我们同样要注意到它带给我们的价值。大跃进虽然充斥着浮夸风,但是当时用于炼钢的土方法倒是值得后人借鉴的。笔者觉得有段话值得借鉴一下“反科学与胡闹连在一起就有故意捣乱之意,哪有不想打胜仗的将军?由于了解情况不清,判断失误,指挥不当,打了败仗,你能说他是反科学胡闹吗?就是王明犯了那么大的错误,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只能说他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也没有说他是胡闹,反科学胡闹的罪名,这对于毛泽东主席以及全国人民都太不公道了。只能说是好的动机做错了一些事情,何况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人拼命地苦干,用很多土办法干出来只有洋设备才能干出的产品和科技成果,创造了大量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土设备、土工艺、土办法。”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教我们要辩证唯物的看问题,那便是如此吧。改正错误,吸取教训,取其精华。后来,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但是结果又是如何呢?第三阶段(1963-1965年)1962年,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所以这段时期党中央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了这个错误而改正已经制定的一些计划和方针,但是连续三年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所以从1963年到1965年这三年的经济仍然呈现负增长,但是在方向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当然,由于当时的安徽还是很穷,所以在外婆看来,结婚这种事知道就可以了,至于彩礼就随他去吧。能活着便好。第四阶段(1966-1976年)众所周知,这段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巨大的污点,笔者本以为这段时间对于外婆来说很难过,或者说很惨痛的回忆,但是事实好像和我想的一点都不一样。外婆说“到了60年代末,日子就比以前好过多了,虽然说穷了点,但是至少能吃上饭。至于结婚的彩礼什么的也有了点,不过也就是一身衣服,带点家具,说的好听点叫家具,其实都是自己用木头做的,虽然粗糙点,但是也能用。”不知道读者听完这些是不是和笔者一样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个动荡不堪的十年在外婆眼中好像没这么严重?因此笔者去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其实时期文革”时期的经济是取得了发展的。年平均增长率: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经济领域尚未受到“文革”较大影响,故不计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阶段发展指标: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53%。生产水平:1976年和1966年主要产品产量相比,钢增长3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布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在纵向上与建国初期相比较,以195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100%,可以看出,1976年的指数62.6%比1952年的指数增长了526.6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第57、50、33、444─447、364页。)所以,说“文革时期”“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应当说:既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如此看来,对于安徽的这个偏远的小村庄来说,倒是天高皇帝远了。当然,我们绝不能说文革是对的,相反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这都是血淋林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所以必须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加强马克思注意的学习,让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千万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第五阶段(1978-今)这是改革春风吹满地。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彩礼究竟是如何,笔者调查了身边的许多人,然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当然还是那句话,各地不同,这只能代表笔者家乡的大部分人,而且这个时期也只能是大致的情况,可以看出总体趋势就可以了。首先是80年代,那个时间要结婚首先要盖新房,当然不用像现在这样的,只需要平房就可以,然后做一个柜子,一张床,自己做一套床上用品,买衣服(一身条子绒的红衣),当然那时候已经出现了三大件,即黑白电视,自行车,缝纫机。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没了衣食方面的担忧自然也就有了享受的资格,所以电视机走向了千家万户。而最初的三大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的增长。九十年代,也就是到了笔者父母的那个年代,理所当然的他们回忆了一下他们结婚时的情形。爸爸说他们那个时候也就是1994年结婚必须要有三大件:“彩电”“自行车”“缝纫机”,然后彩礼在2000元左右,见面还要给见面礼,一般情况下就是一身衣服钱。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虽然较之80年代有所进步(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电视机),但是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最多算是种量变。到了21世纪,事情变得完全不同了。我采访了一个2005年左右结婚的哥哥,从他那儿得到了他们当时的“三大件”。他当时结婚的时候也有三大件,不过内容上有了少许改变,即电视、冰箱、空调,从这儿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从自行车,缝纫机变成了冰箱,空调,这是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了享受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质变。然而不止如此,哥哥说当时他和嫂子见面的时候就给了见面礼1660元,然后结婚前必须买三金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然后给彩礼钱10000左右。这就是改变,从为了生活到为了享受生活。到了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切好像没什么不同,变得只是比原来更贵了。而且农村和城市还有所不同。笔者的哥哥(农村)在今年要结婚,然后就听到他妈妈抱怨说现在结个婚真的很贵,细问之下才知道,现在的结婚已经变成了双方的“家境之战”。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订婚的时候要11000元带手机,要定日子结婚的时候要”十个食”,即水果十箱、十个鸡、十条鱼、十包果子、酒十箱、一个羊、十包糖、十箱奶、十包豆奶粉等,还有彩礼十万左右,还要加上三金(耳环、戒指、项链),另外家里不管是翻修房子也好,重新盖房子也好,结婚用的房子一定是新的。在城市里彩礼的名头更多,最后的钱加起来比农村只多不少,而且在城市里有一点是一定要的,那就是房子,看起来理所当然啊。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相比于十年前,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所以相应的对于生活得要求就高了起来,弄出来各种各样的彩礼的名头,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在挑选,挑选门当户对,挑选以后的生活,从这个侧重点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还有些问题,这个容后再说。所以大致可以看出来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在以一种平稳的速度行驶在发展的道路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