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5吾剑○6之所从坠○7。”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⒂之⑬。舟已行⑫矣○8,而剑不行,求剑若○9此⑩,不亦惑乎⑪?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急忙,快。4、契: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15、求:找。文学常识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矣!”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⑪矣。天下之⑫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⑬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⑭无益⒂,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的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茫茫然:疲倦的样子或疲劳的样子。⑤谓:对……说⑥其人:他家里的人。⑦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⑧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⑨趋:快走。⑩往:去,到……去。⑪槁(gǎo):草木枯干。⑫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⑬耘苗:给苗锄草⑭非徒:非但。徒,只是。⒂益:好处。文学常识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注释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⑶使:派,让,指使。⑷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⑸这里是戏称。请:请求。⑹说:通“悦”,喜欢。⑺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⑻以:给。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⑽好∶喜欢,爱好。文学常识先秦·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祖宗的人,赏给他的部下一壶酒。部属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允许我们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画脚啊。”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就画成了,那个人便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那个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自己的部下。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5.引:拿起。17.成:完成。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相谓:这里是商量的意思。相,互相。谓,告诉。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北人啖菱原文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注释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5.席:酒席。6.啖:吃。7.并壳:连同皮壳。8.或:有人。9曰:说。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11.去:去除,去掉。12.护:掩饰。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14.并:一起。15.欲:想要。16.以:用来。17.答:回答。18.何:哪里。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文学常识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作者: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黔驴技穷原文黔无驴(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以为神。蔽(3)林间窥(4)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6),远遁(7);以为且(8)噬(9)己也,甚恐。然往来(10)视之,觉无异能者(11);益习其声(12),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3)。稍近益狎(14),荡倚冲冒(15),驴不胜怒(16),蹄之。虎因喜,计之曰(17):“技止(18)此耳(19)!”因跳踉(20)大(21)㘎,断其喉,尽其肉,乃(22)去(23)。译文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一只)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过了一会儿)(老虎才)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翼翼的(观察它),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老虎又)渐渐靠近(驴),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不断)碰撞、挨近、冲撞、冒犯驴,驴非常愤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注释(1)黔(qián):黔中道的简称,今属于贵州地区。(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庞然:巨大的样子。(3)蔽:隐蔽,躲藏。(4)窥:偷看。(5)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莫:不。(6)骇(hài):害怕。(7)远遁(dùn):逃到远处。(8)且:将要(9)噬(shì):咬。(10)往来:来来回回地。(11)异能:特殊的本领。(12)益习其声:逐渐习惯它的叫声。益,逐渐。习,熟悉,习惯。(13)搏:击,扑。(14)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5)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16)不胜(shēng)怒:禁不住愤怒。不胜,不堪,禁不住。胜,禁得住。(17)计:心里盘算。(18)此:只,仅。(19)耳:罢了。(20)跳踉(liáng):跳跃。(21)㘎:虎怒吼。(22)乃:才。(23)去:离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代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杯弓蛇影原文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2)有亲客(3),久阔(4)不复来,广(5)问其故(22),答曰:“前在坐,蒙(6)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7),既饮而疾(8)。”于时(9)河南(10)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16)告其所以(17),客豁然(18)意解(19),沉疴(20)顿(21)愈(23)。译文乐广字修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注释(2)尝:曾经。(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13)漆画作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