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专项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点问题专项训练1.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1)当∠BQD=30°时,求AP的长;(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CB=60°。∵∠BQD=30°,∴∠QCP=90°。设AP=x,则PC=6﹣x,QB=x,∴QC=QB+C=6+x。∵在Rt△QCP中,∠BQD=30°,∴PC=12QC,即6﹣x=12(6+x),解得x=2。∴当∠BQD=30°时,AP=2。(2)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PE⊥AB于E,∴∠DFQ=∠AEP=90°。∵点P、Q做匀速运动且速度相同,∴AP=BQ。∵△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FBQ=60°。∴在△APE和△BQF中,∵∠A=∠FBQ,AP=BQ,∠AEP=∠BFQ=90°,∴△APE≌△BQF(AAS)。∴AE=BF,PE=QF且PE∥QF。∴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DE=12EF。∵EB+AE=BE+BF=AB,∴DE=12AB。又∵等边△ABC的边长为6,∴DE=3。∴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k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2cyx的图象相交于B(-1,5)、C(25,d)两点.点P(m,n)是一次函数1ykxb的图象上的动点.(1)求k、b的值;(2)设31m2,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与函数2cyx的图象相交于点D.试问△PA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m1a,如果在两个实数m与n之间(不包括m和n)有且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将点B的坐标代入2cyx,得c51,解得c=5。∴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5yx。将点C(52,d)的坐标代入25yx,得5d=252。∴C(52,-2)。∵一次函数1ykxb的图象经过B(-1,5)、C(52,-2)两点,∴5kb52kb2,解得k=2b=3。(2)存在。令1y0,即2x30,解得3x2。∴A(32,0)。由题意,点P(m,n)是一次函数1y2x3的图象上的动点,且31m2∴点P在线段AB上运动(不含A、B)。设P(3nn2,)。∵DP∥x轴,且点D在25yx的图象上,∴DPD5yynx=n,,即D(5nn,)。∴△PAD的面积为2113n51349SPDOP=+n=n+222n4216。∴S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有最大值。又∵n=2m3,31m2,得0n5,而30n=52。∴当3n=2时,即P(3342,)时,△PAD的面积S最大,为4916。(3)由已知,P(1a,2a+1)。易知m≠n,即1a2a+1,即a0。若a0,则m1n。由题设,m0n2,,解出不等式组的解为10a2。若a0,则n1m。由题设,n0m2,,解出不等式组的解为1a02。综上所述,数a的取值范围为1a02,10a2。【考点】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综合问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1)根据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由B的坐标求得c=5,从而得到25yx;由点C在25yx上求得d2,即得点C的坐标;由点B、C在1ykxb上,得方程组,解出即可求得k、b的值。(2)求出△PAD的面积S关于n的二次函数(也可求出关于m),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原理即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由m≠n得到a0。分a0和a0两种情况求解。3.如图,已知双曲线kyx,经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作CA⊥x轴,过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1)求k的值;(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双曲线kyx经过点D(6,1),∴k16,解得k=6。(2)设点C到BD的距离为h,∵点D的坐标为(6,1),DB⊥y轴,∴BD=6,∴S△BCD=12×6•h=12,解得h=4。∵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点D的纵坐标为1,∴点C的纵坐标为1-4=-3。∴63x,解得x=-2。∴点C的坐标为(-2,-3)。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则2kb36kb1,解得1k2b2。∴直线CD的解析式为1yx22。(3)AB∥CD。理由如下:∵CA⊥x轴,DB⊥y轴,点C的坐标为(-2,-3),点D的坐标为(6,1),∴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则2mn0n1,解得1m2n1。∴直线AB的解析式为1yx12。∵AB、CD的解析式k都等于12相等。∴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的判定。【分析】(1)把点D的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先根据点D的坐标求出BD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点C到BD的距离,然后求出点C的纵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3)根据题意求出点A、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可知与直线CD的解析式k值相等,所以AB、CD平行。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