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蔡孑民是谁?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一位北大学子心中的杰出校长冯友兰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国人因严复而知有西方学问,西方人因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当代学者李慎之蔡孑民蔡元培,号孑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革命。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从他开始,中国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在他逝世之后,国民党教育部的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能为两个兵戎相见的政党所共同推崇,恰说明了蔡先生有个超越政党见解的巨大人格。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的两大端:“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思考: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情来写“春风化雨”,概括一下。作者忆写了与蔡先生交往的故事:初见蔡先生,感受其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请先生开证明,亲见其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和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作者作为接待委员会成员在纽约接待蔡先生,再现先生的书生本色;蔡先生为留学的北大学生演讲,极写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格调。第1-7段为体现“春风化雨”,作者用了哪些词评价蔡先生的精神?“蔼然仁者,慈祥诚恳”(2次)“超乎事务、萧然物外”“一介寒儒,书生本色”(2次)“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第3段中,有哪些多次出现的词可以体现其“一介寒儒,书生本色”没有(5次)亲切(2次)——蔼然仁者虚掩(2次)不要不摆第5节中又通过哪些句子再一次强调了他的“一介寒儒,书生本色”?没有……也没有;不惊动……也不惊动。第3段,多次使用“没有”、“虚掩”、“亲切”等词的作用何在?突出了蔡先生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蔼然风范,使作者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他的这种精神境界也使作者心生敬仰。第6、7段如何写出蔡先生的“春风化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他人评价、留学生们整齐的动作作用:表现留学生们对蔡先生的发自内心的敬仰。体现了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重大影响。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作用:刻画其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展现其“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作者用“极高明而道中庸”来概括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极高明”和“道中庸”分别是指什么?极高明:追求高明的理想道中庸:取道中庸的行为中庸:“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孔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二程的理学:“性即是理,心即是道”“一草一物皆有理,须是察”“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理是万物的根源,万事万物莫不有理,人要“格物穷理”通过体察万物,达到人心中的固有之知。即中庸境界。而中庸境界是一种“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的境界,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第9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引用通过引用宋朝理学家程明道的诗歌,来概括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其实质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一种“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的境界。即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境界。第9段的作用:内容上深化读者对于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的理解。概括其实质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结构上概括总结其“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概括一下“兼容并包”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变化和影响:抓住两个“于是”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0-22)蔡先生所处时代是专制与落后的时代,对于文化,到了民国初年其具体内容是民主与科学,蔡先生明显支持这个方向,民主科学自由在今天仍然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一个高潮,其后的影响也很深远。蔡先生其后的北大校长以及北大的学生都受到了这样的感染和影响,以后的北大是大师层出。蔡先生教育中的“兼容并包”实际上是一种高远的目光与见识,是一种不同流俗,超然物外的“极高明”,还是一种坚韧的斗志的表现。“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这两大端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统一的。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非极高明,不能有大胸怀。没有大胸怀就不能做到“兼容并包”,开启新文化运动;无大胸怀,就无法“春风化雨”,就只是做作的表象,就无法真诚。有“道中庸”,则亲切蔼然,与众不同;则有“春风化雨”的不言之教,可教学生于无形之中。有“道中庸”,则“只要符合道,即合理”,因而各种人才,各种派别方可汇为一体。以上两者都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境界的两种表象,前者是不言之教,后者是实际践行。前者是待人接物,后者是办学运动。理解“蔡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的含义蔡元培先生是“我”所认识的敬爱的师长;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学的卓越领导者;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总结1.主旨:作者回顾了自己与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往事,用心体悟了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风范,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而又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景仰之情。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探究写法蔡先生作为近代最大的教育家,业绩卓著,但作者似乎多写细小平凡之事,那些平凡的小事恰恰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大教育特有的“蔼然仁者”的气度及魅力!叙生活小事,彰显人格之大,这是平凡之中见深远的笔法。(以小见大)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而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以记叙为主,而本文有对蔡先生事迹的记叙,更有对其人其事的评论。文章叙议结合,是一篇人物评传。探究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