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式教学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一、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概念概念之一.专题研讨式教学是教师指导若干名学员针对某一课题或项目,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报告并精心设计演示方案的整个过程。概念之二.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员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专题研究是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专题讨论是全班学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简单的定义: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二、专题研讨式教学的作用(一)专题研讨式教学较好的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激发了学员的主体性(二)专题研讨式教学较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问题,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三)专题研讨式教学较好地做到了依托课程设计,鼓励学员独立思考,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三、专题研讨式教学的种类(一)专题研讨班(二)主题班次的专题研讨模块四、专题研讨式教学关键词关键词之一:专题专题的实质就是问题针对性概括性探究性专题设计两个核心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关键词之二概念:研讨即研究讨论,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不仅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且是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步骤:第一步,指导选题:教师用若干课时先讲导论,使学员对该专题的线索有所了解,然后,将全部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讨论研讨对象,告知学员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要求。第二步,独立探索:学员独立自主地去查找索引,阅读资料,撰写讲稿等第三步,小组交流:学员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汇报。第四步,大班讲评:用若干周时间由各小组推选的学员在全班登台讲述。每人讲20分钟左右,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教师作阶段综述。第五步,总结提高:每位学员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评学议教文章,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研讨过程的控制1.启发激励2.掌握进程3.突出主题4.攻克难点5.适时解扣6.加强引导核心原则探索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五、专题研讨式教学的程序明确目的分析、选择课程课前准备(深挖教材、了解学员需要、条件准备)确定专题教师辅导师生交流形成结论(成果)六、专题研讨式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没有完成“学为主体”的转变从专题研讨式的教学程序上看,从确定选题到形成研究成果,都是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过程的转变。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实施专题研讨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员对专题研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精心准备、踊跃发言,经常还能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激活大家的思维。这部分学员实现了“学为主体”的转变,真正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但是,大多数学员对专题研讨教学不感兴趣,对学员布置的研究讨论任务不积极,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平时没有认真查找资料,积极探索,轮到交流研究成果时,就到网上匆匆忙忙下载一篇在小组或课堂上充数,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连深入理解都谈不上。而且,有的学员,在课堂讨论中似乎是事不关己,从不发言。对于这些学员来说,形式上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实质上是课堂的客人,没有实现“学为主体”的(二)教师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课堂教学程序上看,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后,教师没有“传授”、“灌输”,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把课堂主体的地位还给了学员,教师从表面上是完成了从“传授者”、“灌输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我们发现在一些专题研讨式的课堂上,似乎又走上了另一面,教师没有做主宰,但是也没有作好引导者,有放任自流之嫌。学员的专题研究和讨论,似乎完全是学员自己的事情,学员的专题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在独立探索过程中有问题吗?专题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并不清楚。教师在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利,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三)多数学员没有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从理论上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引导学员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发现知识,不论学员最后是否取得创新性成果,只要经历了这种发现知识的过程,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学员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的程度不同,结果是只有积极参与专题研究和讨论的那部分学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多数学员的能力没有提高。七、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一)准备不足,主导作用发挥不利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专题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尝试运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方面、教学实施前期工作方面准备不足,使得教师并没有真正扮演好学员引导者的角色。1.实施研讨式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准备不足一些教师是怀着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的良好初衷,尝试运用研讨式教学方式的。但是,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之前,并没有深入钻研其理论基础,对于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程序也没有深入研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2.教学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专题的确定方面对学员的调研方面例如:该模式要求学员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资料与网络资源,全面收集资料。学员要求学员学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归纳概括,获得对该领域的比较全面的信息。如果学员这些基本的技能不具备,而教师又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员不会研究教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原有的基本技能等基本情况都应该提前了解,以便在教学中作好针对性的指导。(二)学员学的角度:学员对于研讨式教学方式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学习的主体精神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对学员的要求提高了,学习难度加大,对部分学员而言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中,学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虽然一些学员主观上想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但是又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三)教学方式本身的角度:专题研讨式教学的适用范围优点: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因为有着过程性、问题性、自主性的特点,具有能有效的培养学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点。不足之处首先,花费时间较多。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法,根据日本学者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明,发现学习比传统学习要多花1.3~1.5倍的时间。第二,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它最适合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内容。第三,这种学习最初是与“英才教育”联系在一起,对于优等生更为有利,不太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在班级教学形式中,指导学员的数量有限,容易造成只有班级中一些骨干力量,重点参与研讨,可能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第四,与传统的讲授法完全用试卷来评价教学效果相比,专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要困难得多。如何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直是从事该项教学和研究的难题。八、有效性措施(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员的“学”,教师教过了不等于学员学过了;教师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而是“引导”学员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作为学习促进者,重视学员特点,尊重学员,信任学员,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自学,指导学员会学。引导学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使学员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教师的教不能代替的,教师教了不等于自己学了;促使教师理解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内涵,认识到参与专题研究与讨论是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提高教师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本专业相关课题,站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以提高对学员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的指导水平其次,加强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课程中如何实施的专门研究。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各教学环节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学员参与专题研讨式教学的积极性,以提高应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更好的处理在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三)充分的教学准备1.注重对学员的调研,使专题研讨式教学具有针对性。采取多种途径研究学员,可以深入学员中,了解学员的特点;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或入学测试,了解学员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好教学准备会议,了解学员对课程的教学要求;可以通过与学员的课外交往,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员的观察、课堂提问等方法来了解。主要了解学员的认识方式、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兴趣与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题的选择,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满足大部分学员需求。教师指导学员确定的专题,应该是学员共同关注的紧贴实际的课题,是学员在社会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专题研究和讨论紧贴生活准备需要,使学员觉得实用,具有研究探索、讨论的热情。(3)相关研讨资料的准备。教师应该编写课程配套的专题研讨式教学资料、研究资料,为学员提供有关专题研讨的资料,介绍一些问题的研究情况,现在的研究概况如何等。(4)研讨的提纲。4.作好学员独立探索阶段的指导应该建立学与学、学与教的沟通模式。教师和学员及时的进行不同方式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员所达到的程度,指导学员顺利探索。教师要提供相应措施,接受学员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学员准备阶段,教师要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必要时也可提前收取学员的研讨提纲,了解学员的准备情况,这样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对学员要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引导讨论。5.教学形式的改革改革班级授课形式,实施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人数在15~2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其主要精神是多元化、个别化的特点6.考评方式的改革应该按照突出能力素质、注重实际运用的要求,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学员在每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情况评定成绩。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标准体系,使学员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定性的评语。如参加讨论的态度是否积极、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理论的运用是否恰当、导出的结果是否正确等,对不能圆满完成任务者,在考核评语中都予以注明。量化评分。例如,做一篇研究报告20分;编制一份研究资料、著作和论文分类索引20分;在小组内报告研究成果20分;课堂讨论中发言20分;最终专题研究报告或学员的答辩20分。学员的考评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总结:几个核心性原则能力本位原则(目的)探究性原则(过程)教研结合原则(条件)民主平等原则(组织)发展性原则(评价)谢谢大家!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