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老师说:今天考你们一个谜语,谜面是:“皇帝老儿去偷牛,满朝文武扮小丑;公公拉着媳妇手,儿子打破老子头。”学生摸头不知脑,硬是没猜出来……老师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学生冥思苦想,议论一番,还是没猜出……老师解释谜底说:第一句“皇帝老儿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扮小丑”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儿子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批判与启蒙—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样拟定标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研,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也已。——李贽《圣教小引》仔细阅读教材,提炼李贽的基本观点。•不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作为是非标准,而应该依照时代变化予以变更•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肯定人的正当私欲•物质生活是仁义道德的基础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材料二:服田者,私有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故官人而不私以禄,则虽招之,必不来矣;苟无高爵,则虽劝之,必不至矣。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司寇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其身于鲁也决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李贽《藏书》•认可“人欲”,反对将“人欲”与“天理”完全对立起来•认可“私利”,反对片面的“重利轻义”观念材料三: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所一种已也。有仕于土者,乃以身之所经历者而欲人之同往,以己之所种艺者而欲人之同灌溉。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李贽《藏书》材料(附):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认可差异,尊重个性,反对一成不变的统一标准•反对传统的男女等级观念,倡导男女平等概述李贽的主要思想。•不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作为是非标准,而应该依照时代变化予以变更•认可差异,尊重个性,反对一成不变的统一标准•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肯定人的正当私欲•物质生活是仁义道德的基础•认可“私利”,反对片面的“重利轻义”观念•反对传统的男女等级观念,倡导男女平等•李贽自命为“异端”,同时也被当时人理解为“离经叛道”。这里的“异端”和“离经叛道”是指什么?•那么,异端是否一定是与正统对立?非正统又是否一定是异端呢?世之法孔子者,法孔子之易法者耳……公既独为其难者,则其首出于人者以是,其首见怒于人者亦以是矣!——李贽《何心隐论》仔细阅读教材,提炼黄宗羲的基本观点。•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限制君权,保障民众权利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材料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材料七: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有法度之外的意念存在于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依法治理国家成功)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严刑峻法),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材料八: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学校参与议政,掌握是非评判标准•制定严明的法律制度限制君权•恢复宰相制度,通过官僚体系限制君权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学之途者。盖皆本也。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尊重个体私利•工商皆本材料附(1):(清初汉人遗书一则)朝华而冠,夕夷而髡。与丧乃心,宁死乃身。材料附(2):(黄宗羲安排后事时提出)死后将头发散开;放在棺材里裸葬。•反对民族同化概述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出一系列限制君主专制的方案•尊重个体私利•倡导工商皆本•反对(少数民族)民族同化•学校参与议政,掌握是非评判标准•制定严明的法律制度限制君权•恢复宰相制度,通过官僚体系限制君权仔细阅读教材,提炼顾炎武的基本观点。•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调查,倡导经世致用•以政权更迭与道德文化丧失为标准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确立普通民众保卫天下文化的责任材料九: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材料十:(汉代封驳制度)多见于史,而未以为专职也。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如袁高、崔植……之辈,并以封还敕书,垂名史传。(封驳制度到清代)今人所不知矣。•反对传统的抑商政策,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通过制度设计加强对君权的限制概述顾炎武的主要思想。•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调查,倡导经世致用•以政权更迭与道德文化丧失为标准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确立普通民众保卫天下文化的责任•反对传统的抑商政策,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通过制度设计加强对君权的限制仔细阅读教材,提炼王夫之的基本观点。•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认识来源于物质)•辩证法(物质是变化、运动的)材料十二:未有子,无父道。未有弟,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如舍此而求诸未有器之先,亘古今,通万变,穷天地人物而不能为之名,况得有其实乎?——王夫之《周易外传》材料十三:物滞于内,则金钱拒于外,国用不赡,而耕桑紝采山煮海之成老,委积于无用,民日以贫。——王夫之《读通鉴论》•器在道先,气于理前,唯物主义思想•高度认可商品贸易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材料十四: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就反复痛骂夷狄,把华夏和夷狄的种族差异,看成是君子与小人,也就是文明与野蛮之差异,甚至……认为“夷狄者,欺之而不为不信,杀之而不为不仁,夺之而不为不义”,他有一段相当著名的话,说“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华夏与夷狄属于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判断此种差异的核心标准是文化概述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朴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认识来源于物质)•朴素辩证法(物质是变化、运动的)•高度认可商品贸易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华夏与夷狄属于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判断此种差异的核心标准是文化顾炎武所提及的“亡国”与“亡天下”在当时分别是指什么?结合材料十四、十八及所学知识,对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主张应如何评价?•“亡国”——明清王朝更迭•“亡天下”——华夏民族文化因为政权更迭受到少数民族的破坏或者可能造成的被少数民族同化•超越了王朝政权的立场,以保卫华夏先进文化为“匹夫”之责,充分认可了民众的力量以及突出了对文化本身的重视。然而,如果少数民族的统治能够继承并发扬华夏文化呢?对比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概述其主要观点(注意角度归纳)。•哲学•政治•经济•民族批判宋明理学(如:世界本原;理欲关系;义利观念等)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法治批判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以文化为标准区分华夏与夷狄,反对少数民族统治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主要思想特征。•在儒学体系中开展批判•启蒙思想观念初现端倪•民族主义色彩较为浓厚朱元璋万历首辅宦官魏忠贤东厂服饰下列一组图片揭示出明朝的政治特征是什么?•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中走向腐朽满清入关后颁布断发令满清入关后的两次“屠城”: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民族矛盾尖锐材料(附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徽商大多不肯多购土地,而是将资本投向手工业、矿冶业,出现了“商人直接变为产业家”的情形。……嘉靖《吴邑志》卷首说:“大率吴民不置田亩,而居货招商。”——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附2):万历二十九年(1601),武昌市民取得了驱逐税监陈奉的胜利;同年五月苏州纺织工人举行全市性大罢工……三十一年,北京西山煤窑的业主和矿工数千人到承天门(今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要求减免税额。——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附3):南曲盛行,出现了一些商人出身的戏剧家,士大夫也开始写迎合市民趣味的剧本。选美之风亦开始在江南地区流行。——许苏民《李贽评传》•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材料十五:所谓尊德性之学就是肯定人的德行是本来已有的,但不免为物欲所蔽,因此你要是时时在这方面下功夫,保持德行于不坠。但是尊德行也要有道问学(重知识)来扶翼,否则不免流于空疏。这本来是儒家的两个轮子。读一读钱穆先生的《朱子新学案》,便可以看出朱子兴趣之广、方面之多,也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重知识的人。他在儒家这一个道德的大传统里面,却处处不忘记要把道德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面。可惜朱子这个传统,后来没有能够好好地继承下去。明代理学最盛,而王学的出现更是儒家“尊德性”的最高阶段。……王学末流好讲现成良知,认为应该排斥闻见(所闻所见,即知识)以成就德行。•对于宋明理学陷入空谈心性伦理这一弊端的反思的必然结果归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君主专制制度在逐渐强化的过程中日趋腐朽,各种弊端逐一暴露•满清入关和明政权崩溃所激化的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对于宋明理学陷入空谈心性伦理这一弊端予以反思的必然结果•儒学思想中经世致用、知德并重、仁政治国等既有传统材料十六:一大批晚明遗老,他们成学著书,都已在清代,他们的精神意气,实在想为此后中国学术思想界另辟一新天地。而清代的高压政权,已使这些思想嫩芽,不能舒展长成,而全归夭折了。此后遂完全走入古经籍之考据训诂中作逃避现实之畸形发展,这是最可惋惜的。——钱穆《中国思想史》•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逐渐夭折•埋首故纸堆的训诂考据之学(朴学)逐渐形成材料十七:由于顾炎武等开明学者对宋明理学一派空谈和迂腐说教进行了全面批判,以及他们大力提倡实用之学,使得学术领域中一种继承汉代古文经学、注重训诂考证的考据之学逐渐兴盛起来。……特别是雍正、乾隆两朝屡兴文字之狱,对知识分子横加迫害。这就使得许多文人学者在治学中尽量回避现实政治,甚至把毕生精力都用于对古书的辑佚、考证等工作上。材料十八:经历了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近百年的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去,当满清皇权开始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就面临相当尴尬的困境。•以“文字狱”为代表的文化专制政策•满清政权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儒家文化传统,原有的民族主义对抗基本丧失其合理性•顾炎武等明末清初学者的提倡(与宋学——理学的较量的需要)材料十九:此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乾隆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有利于民主意识的培养与传播,成为近代中国求民主的思想武器简要评价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时代性要求(资本主义萌芽、限制专制倡导民主法制平等等等)•以反思儒学和专制制度为契机,有利于思想领域的解放•通过对宋明儒学的批判和传统儒学的部分回归,有利于儒学本身的完善•有利于开创清代朴实学风,为朴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民主、经世意识的培养与传播,成为近代中国追求民主进步的思想武器•所倡导(包括发扬)的重要原则,如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内涵材料二十:一方面在中西、古今、传统与现代之间,实际的鸿沟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不能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产生现代化和现代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与此无缘。另一方面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并不单纯是为了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多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风格和民族传统,而是要使现代化找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而要找这种根,就必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有无现代精神的问题。如果民族文化传统当中压根就没有民主、自由、平等等近代价值观念胚芽,全靠外来嫁接,我们真的能近代化或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