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分析及对策卢振峰王秀芳成炳良马龙(垦利黄河河务局,东营,257500,0546-2884121)[文摘]2005年8月27日,宁海控导工程老1#-新3#坝相继出现险情,经过省局第七机动抢险队以及基干班的奋力抢护,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工程出险原因,总结了这次抢险的经验,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关键词]宁海控导工程抢险分析对策1工程基本情况宁海控导工程,上距宋庄控导工程4km(滩地桩号126+836-127+750),工程长度1190m,护砌长度1050m,现有坝岸13段,其中垛12段,岸1段,均为乱石结构。该工程始建于1957年,当年修建柳石堆4段,1985年上接了3段坝,1994年上延了1段坝。由于上首滩岸继续坍塌,1999年又上延接长2段坝,2002年在工程上首新建了3个坝垛。2工程出险情况2005年8月27日10时,宁海控导工程新1#坝因受回溜长时间冲刷,出现根石严重走失险情,出险长度18.5m,缺石断面积10.47m2,查险队员立即向垦利县局报告,接到险情报告后,垦利县局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查勘,并迅速组织黄河抢险队进行抢护,并加强对工程的观测。至9月1日9时,新2#、新3#、老1#、老1#-新1#坝垱、新1#-新2#连坝均出现了不同的险情,据勘测,新2#坝根石走失长18m,平均深度3.5m;新3#坝根石走失长11m,平均深度3.7m;老1#-新1#坝垱出现墩蜇长30m,平均深度6.2m;新1#-新2#坝连坝坍塌长20m,平均深度6m;老3#坝根石走失长43m,平均深4.9m;坝垱坍塌处已塌至连坝坝肩,连坝路行道林树株已坠入河中。3出险原因分析3.1出险原因3.1.1坝岸工程薄弱,根基浅。本次出险坝垛修建时间为1957年、1985年,均为柳石堆改建的乱石坝,工程标准低,断面单薄,修建时根石基础浅,达不到冲刷坑深度,由于坝岸长时间受主溜冲刷,当冲刷坑达到一定尺度时,附近悬石或根石补充到冲刷体内,造成坝岸根石走失、坦石坍塌等险情。3.1.2河床地质条件影响。工程河床地质属黄河近现代冲积地貌,淤积层呈现淤河层沙结构,该结构地质条件对水流的冲刷能力不同,淤(粘)土层抗冲刷能力强,而沙(壤)土层冲刷能力弱,因此同一部位河床,沙(壤)土层部分被冲刷掉,而此时可能悬空的淤(粘)土层仍起着稳定坝体的作用,当达到极限淤(粘)土层失去稳定作用,造成坝岸基础突然坍塌,形成坝岸墩蜇等险情。3.1.3工程布局不合理,个别坝突出。宁海控导工程老1#坝修建于1957年,该坝突出河中,中小水一直靠主溜,2005年调水调沙结束后河道一直保持小水状态,老1#坝上游老1#-新1#、新1#-新2#、新2#-新3#坝垱形成大回溜淘刷坝垱,造成坝岸根石走失及坦石下蜇。3.1.4调水调沙前后河水含沙量变化大,形成小流量低含沙量水流冲刷河床。2005年调水调沙自6月15日开始,至7月5日结束,期间利津断面,最大流量3090m3/s,最小流量1160m3/s,最大含沙量23.2kg/m3,最小含沙量9.64kg/m3,平均含沙量15.3kg/m3。调水调沙后7月21日至8月27日工程出险,利津站最大流量1260m3/s,最小流量493m3/s,最大含沙量8.9kg/m3,最小含沙量1.4kg/m3,平均含沙量3.6kg/m3。调水调沙后河水含沙量骤然变化,从15.3kg/m3降为3.6kg/m3,而且长时间保持低含沙量运行状态,形成小流量,低河量河水冲刷河床,造成工程坝岸出现根石走失及坦石墩蜇等险情。3.2出险特点3.2.1出险坝段多。在4天时间内,1处工程4段坝和2处连坝相继出险,出险坝岸多,且险情类别相似。3.2.2险情严重,老1#坝、新1#-新3#坝接连出现根石严重走失险情,尤其2处坝垱发生坝身墩蜇及坝坡坍塌险情,连坝坍塌至路肩,行道林已掉入河中,险情相当严重。3.2.3险情发生在低水位,低含沙量时。这次宁海控导险情不是发生在大水溜急、大溜顶冲时出险,而是发生在小流量、低水位、低含沙量时出险。4险情抢护措施4.1抢险组织实施宁海控导险情发生后,垦利县局成立以分管局长为指挥,防办、工务、河务段负责人为成员的抢险现场指挥部,及时赶赴现场查勘险情,按照“边抢护、边报告”的原则,组织第七机动抢险队,沿黄民兵抢险队和基干班90余人,4部自卸汽车、2部装载机、1部挖掘机进行抢险。根据出险情况,按照先重后轻、先上后下的原则,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老1#、新1#-新3#坝根石走失险情,采用了抛柳石枕及铅丝笼固根、再散抛乱石固根还坡的方案,铅丝笼及柳石枕采用人工捆装抛投,石料采用大型运输车辆调运,散抛乱石采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直接抛投,未抛投到位的人工排捡到位。对坍塌墩蜇严重的老1#-新1#坝垱,新1#-新2#连坝采用下抛柳石枕固根,上压铅丝笼或土袋笼,在抛乱石或土袋还坡的抢护方案,经过全体抢险指战员连续4天的奋力抢护,险情得到控制,工程转危为安。4.2抢险技术指导管理局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出险现场,查勘工情水情,会同垦利县局现场制定抢护方案,并及时向省局作了汇报。同时管理局成立抢险工作组,抽调县局有防汛抢险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工作组现场指导抢险。4.3工料投入经过黄河专业抢险队伍及群众防汛队伍的艰苦奋战,到9月3日险情全部得到控制,共完成抛铅丝笼695m3,散抛乱石1550.1m3,捆抛柳石枕177m3,土袋537m3;动用石料2245.1m3,土方537m3,柳枝22302kg,木桩18根,编织袋13962条,麻绳178kg,完成人工工日1289个,投资42.55万元。5措施及建议5.1对新1#坝进行改建,减少回溜范围。对宁海控导出险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考虑整个工程布局,新1#坝位于工程中间位置,型式为仅有的护岸,起不到挑溜迎溜作用,造成下首老1#坝向河道突出,致使形成大回溜冲刷上首坝垛,新1#-新3#坝及两处坝垱连续出险。建议对新1#坝进行改建,型式为人字坝,规顺整个工程布局,减少回溜的范围。5.2加固根石基础,减少出险机率。宁海控导本次出险坝垛建设年代久远,工程断面薄弱,根式基础浅,达不到冲刷深度,所以频繁出险,建议在洪水到来之前,对根石进行加固,争取工作的主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备足备防石料按照石料储备定额,宁海控导工程应储备备防石4394m3,汛前实存1714m3,缺额2680m3,出险期间石料不足,不得不到其他工程调运。目前大部分坝垛均为空白坝,建议增加石料储备,消除空白坝,争取防汛工作主动。5.4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由于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比较适应河床变化,提高了工程适应河床变化和抗洪的能力,建议新修工程或防汛抢险时,多研究、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筑坝方式,比如土工模袋、砼插板桩、土工格栅堆石进占等。以保证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险情。5.5改善抢险队的装备在宁海控导工程抢险中,专业机动抢险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出快速、机动、灵活的抢险优势。但是目前多数专业机动抢险队设备少、老化严重、不配套,抢险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建议增加专业机动抢险队的设备数量,更换老化机械,尽快完善配套,提高机械化抢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