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制作工艺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豆粕豆粉: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积较大,如果炒制温度过高,极易自燃,所以豆粉中只要含有一定的豆粕粉其颜色相对就会浅一些。我们单位一些发酵品种也曾先后使用过一次、二次豆粕做成的豆粉,但最后大多品种都最终停止使用这种豆粕豆粉,我们也曾共同分析过这一问题,使用过程中泡沫大仅是一个方面,大家共同怀疑是不是由于豆粕经过萃取工艺,一些重要的营养成份(特别是些脂溶性营养成份)随着萃取而流失了,二次豆粕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虽然利用豆子做原料,这个问题也客观存在,但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因为简单利用压力压榨豆子出油有相当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榨取干净,即使最大限度压榨,残留脂肪也在3%以上。豆子豆粉:主要有以下两种工艺:工艺一:先将豆子加热至要求温度,再进行压榨出油,再对豆饼进行磨粉,制得豆粉。此种工艺目前基本不再使用,主要是因为,将豆子加热,由于豆子较大,含水量较多,加热时由于受热面积较小,受热不均匀,一方面要加强搅拌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豆子的相对表面积较小,加热能耗较高,且制得的豆油颜色发黑,在目前大家都注重节能,降低成本和食品质量的大环境下,此工艺已基本被淘汰,除非客户要求,且出价较高方可为之生产。工艺二:先将豆子压榨出油,(根据客户对残留脂肪含量的要求不同),可以压榨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当然压榨次数越多,残留脂肪含量就越少),再对豆饼进行炒制,最后进行磨粉,这是目前豆粉生产厂家的主流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榨出的豆油颜色清亮,质量较好,另外由于是对豆饼加热,相对受热面积较大,受热均匀性较好些,比较节能。另外由于其有一定的残留脂肪含量(特别是要求较高的残留脂肪含量时),在磨粉中,会因豆饼颗粒发粘而糊住筛板造成停车,因此如果要求较高的残留脂肪含量,其加工细度就会受到较大限制,一般只能生产40目、60目以上,个别厂家声称能生产80目的,对此我们表示怀疑。目前市场上豆粉主要规格有两种:高温豆粉,低温豆粉,有些企业还推出了中温豆粉,但严格说来,目前国内豆粉市场并无一个统一标准。这些豆粉的在制作工艺上区别主要在于豆饼(豆粕)炒制温度不同和达到炒制要求温度后豆饼(豆粕)维持温度时间的长短差异。条件好的一些生产厂家采用的带有电子显示的油汀炒锅进行炒豆饼,温度控制非常平稳,相对一些小厂采用直接烧煤加热,质量更有保障的。达到要求温度后,在锅内停止加热,再维持一段时间。但由于大多生产厂家,生产任务比较大,且油汀炒锅不能长期闲置,只能采取将炒好的豆饼放到水泥地上,聚集成堆维持一段高温时间的变通措施。这个豆饼的炒制温度和高温维持时间,不同产品的要求不尽一样,相对来说温度越高,豆粉相对好利用一些,因为高温可以将其一些稳定的化学结构破坏,利用起来比较容易一些。豆饼的炒制温度高低可以通过检测豆粉的溶磷来确认,如果溶磷过高且颜色过深则说明豆饼的炒制温度超标了,低了一定程度上说明炒制温度偏低(这一点并不尽然,不过炒制温度低了,颜色就可以体现,另外由于豆子来源不同,溶磷也有一定的波动)。因为磷元素做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比如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ATP等,但大多数都以各种有机大分子形式存在,普通检测根本无法检测出来,如果经过高温炒制等物理过程后,大分子断裂后,形成PO43-形式,就可以检测出来了。玉米浆同样也有这个特性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