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一、重点句翻译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北山有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大山居住。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边的阻塞,进出都要绕远路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8、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1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1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山不会增高加大,哪愁挖不平呢?”1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二、重要字词(1)年且九十(将近)(2)惩山北之塞,(苦于)(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险峻的大山)(6)杂然相许(纷纷)(赞同)。(7)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9)且焉置土石?(况且)(安放)(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扛)(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寡妇)(12)始龀(换牙)(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季节)(通“返”,返回)(14)河曲智叟(老头)(15)“甚矣,汝之不惠(太,非常)(通“慧”,聪明)(16)北山愚公长息曰(长叹)(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变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19)何苦而不平(愁)(20)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21)操蛇之神闻之(持),(22)惧其不已也(停止)(2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2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措”,放置)(25)无陇断焉(通“垄”,高地)(隔绝)三、重要简答题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年龄大,山高且大,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少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3、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4、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5、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6、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7、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四、理解性填空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愚公移山解决土石问题的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④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⑤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⑥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⑦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⑧文章第二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聚室而谋第三层:叩石垦壤⑨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定⑩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智叟的智,其实是鼠目寸光;他们的思想观点,更是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显示出愚公的见识高远。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