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1904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10、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艺术真实,情感把握,形式创造)11、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12、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作家要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可见,艺术形式这个概念,从质的规定性上说,它必然是也只能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13、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韵律诗与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14、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清情节的文学样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5、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置身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文学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16、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17、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1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极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20、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它在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创造审美价值、实现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叙事性作品的特征。21、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22、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23、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三个层次)24、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文学接受的发生过程: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从隐含读者到读者阅读)25、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26、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性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文学接受高潮阶段:共鸣,净化,领悟,延留)27、文学的净化——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的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概括地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28、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29、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30、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31、艺术标准——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可以说是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艺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意蕴批评。32、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例如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槃》中写到: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这样的句子看起来颠三倒四,其实作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陌生化的语言,让我们更有力的感受到凤凰再生之后的新鲜感、自由感、喜悦感和那种狂欢的氛围。与陌生化相对的概念是“自动化”言语,就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陌生化——不用习见的“所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人物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地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的描写不会落入“套极反应”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33、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34、文学风格(风格)——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任务规定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2、文学是四要素是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必须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问题)当代性等问题4、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人的活动”的范畴引入文学理论,并由此出发来探讨文学的本质、特征问题:5、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有四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6、文学作为话语有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7、雅与俗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和《剩余价值学说》等著作中多次出现9、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是发生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10、现代主义文学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变、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构性和假定性11、文学风格的特征: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13、报告文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14、“风格即人”是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家布封在他的一次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的15、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声音、画面、情感经验16、崇高是美学的范畴是古罗马学者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提出的,X418、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书中提出了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三因素”说,即种族、环境、时代20、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论是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21、典故可以分为神话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2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无意获取、有意获取、书本获取;2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2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瑞士——布洛——“心理距离”说德国——立普斯——“移情”说瑞士——荣格——“原型”说“原始意象”英国——科林伍德——“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点意大利——克罗齐——“直觉”说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传媒考试论坛英国——冈布里齐——“投射”说25、孟子——“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2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表现说29、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到——“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30、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正是强调创作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创作心理纯净,空明31、黑格尔《美学》——审美形象既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老子——“恍惚”,“大象无形”钟嵘——“滋味”说刘勰——“隐秀”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严羽——“兴趣”“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叶燮——“含蓄无限”纪昀——“典象天然”34、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在社会主义时期正在变成一个实践的重要命题。)35、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创立了“诗缘情”说,明确肯定了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情感。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36、荣格《心理学文学》——“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也就是说是集体无意识抓住歌德去创造《浮士德》,而在创造《浮士德》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