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第三节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第四节财政投融资制度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发展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投资与经济发展凯恩斯乘数理论马克思投资理论《财政学》(第六版)陈共主编一、投资与经济发展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马克思的论述和凯恩斯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论断。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产后才增加供给。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比上年增长率50.222.022.120.523.4-1.019.923.99.10.216.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56.328.227.717.811.613.213.314.113.912.111.9表5-1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含义: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投资活动,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投资分类投资主体经济性质资产属性资金来源预算内投资预算外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二)政府投资的特点1.政府投资可以使微利甚至不盈利。2.政府财力雄厚,可以投资大型项目或者长期项目。3.政府的投资更注重社会效益。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投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投资领域市场化程度高、投资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更多关注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经常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及社会筹资,投资规模有限财政拨款,必要时可通过发债方式筹资,相对宽松。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三)影响政府投资的因素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的不同。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是符合一般发展趋势的。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的影响因素:经济体制不同:实行市场经济,非政府投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投资占比重较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比重较大。由上面分析我国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有所下降符合一般发展趋势。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四)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投资项目。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四)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资本—劳动力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着重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四)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即财政投资项目带动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增加的就业机会。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内涵:狭义:交通运输、通信、水利、机场、港口、桥梁、供电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除狭义包含内容外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1.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2.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后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较长。(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出于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基础设施的感应系数较大,需要适度超前发展。感应系数:反映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值量。产出模型图OKL2KL1KG2KG3D产出线CBQ3Q1AQ2KL3一般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I1I2I3KG1欧美发达国家:Q1→C→Q2→D→Q3日本、韩国:Q1→A→Q2→B→Q3为达到一定的产出量,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产业投资建必须保持一定的配比关系,按一定比例递增。I1、I2、I3: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与一般产业投资的等产量曲线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BOT方式主要用于收费公路、发电厂、铁路、废水处理设施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BOT投资方式BOT方式自1984年在土耳其首次出现以来,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例如英法海底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和澳大利亚悉尼湾隧道等。我国的京通高速公路、广东大亚湾沙角火电站、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等都是通过BOT方式建成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案例分析广西来宾电厂B厂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BOT试点项目。经过国际公开招标、评标、谈判及融资等阶段,广西政府于1997年9月3日与项目中标人法国电力国际-通用电气·阿尔斯通联合体组建的项目公司正式签署了项目特许权协议。按双方协议,第一台机组于协议签署后30个月内投产,第二台机组于协议签署后33个月内投产。这是我国探索利用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来宾B项目总投资为6.16亿美元,其中总投资的25%即1.54亿美元为股东投资,由法国电力国际和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分别按60%和40%比例出资作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其余的75%,通过其他方式筹措。BOT投资方式的优势(1)BOT有助于缓减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入口的不断膨胀.基础设施容量日益饱和,使用多,更新少。老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利用国际BOT投资方式,把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对外招商.让外商参与投资建设与经营,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BOT投资方式的优势(2)BOT便于政府公共部门转嫁项目风险。适应国际BOT投资方式的项目往往具有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而较一般中小型项目风险要大得多。这类风险主要是经济风险,市场物价剧烈波动,供求关系和供求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于国际同类市场竞争等等。上述任何—种风险都会对政府公共部门构成严重打击。如果利用国际BOT投资方式,则由私营企业或外商企业承担兴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的大部分风险,从而起到稳定财政,如期完工,造福公众的作用。BOT投资方式的优势(3)BOT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更新创造条件。无论是区域结构升级,还是整体结构调整,都会受到国民经济中基础设施负荷量的制约或影响。尤其在当前,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中的“瓶颈”产业和薄弱环节,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作用尤为明显。利用国际BOT投资方式引进外资,不但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缓解供需矛盾紧张的局面,而且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期限,这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BOT投资方式的优势(4)BOT项目有助于吸收先进的设施和管理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承包商本身拥有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专有技术,这些技术可直接用于建造、经营和管理过程;二是外商本身并不拥有这方面的专有技术,但可以以较低价格从国外直接购进;三是外商可以从母国或第三国招聘专门人员组成技术课题小组,解决已经出现和将面临的技术难关。无论何种形式,从经济角度和技术扩散的意义上来看,这些技术在国际市场上虽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相对于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却是先进的和适用的,会直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大坝•1918年,•三峡大坝枢纽布置示意图•三峡大坝枢纽布置示意图•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三峡大坝•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三峡大坝•三峡大坝[1]•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大江截流后,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三峡大坝•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三峡大坝•2003年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