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情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情绪教材:《普通心理学》主编:彭聃龄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主讲:刘凤林适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节情绪的一般概述•一、情绪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主观感受)。–客观刺激与情绪的发生无直接对应关系,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可能产生不同情绪,不同刺激对同一个体可能产生相同情绪。–自我报告法是研究情绪的主要方法。•外部表现:–外部表现即表情:是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生理唤醒:–当情绪发生时,个体会产生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主要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激活水平。所以,情绪发生时的生理反应一般不能控制。•(二)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社会功能(信号功能)•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如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4.情绪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二)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代表人物:冯特、施洛伯格、普拉切克–主要观点三者略有不同。•冯特(1896))–认为情绪是由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组成的。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这种观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施洛伯格(1954)–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普拉切克(1970)–情绪由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构成。•2.四维理论–代表人物:伊扎德–主要观点:–伊扎德(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具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够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够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景适宜的程度。•三、情绪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情绪都有独立的内部体验、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普拉切克将基本情绪分为8种:恐惧、惊讶、悲伤、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一般认为基本情绪有4种:喜、怒、哀、惧•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情绪。–见教材P414•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基本情绪可以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有三个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心理能量)•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对个体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二)情绪状态的分类•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1、心境–2、激情–3、应激第二节情绪和脑•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感情神经科学(affectiveneuroscience)是研究情绪神经机制的科学,属于生物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表明:情绪是由脑内神经回路控制。这种神经回路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近年研究表明,控制产生情绪的神经回路存在两种系统:•趋近系统:促进欲求行为和产生与趋近有关的积极感情。•退缩系统:帮助有机体从厌恶刺激源撤退,或者组织对危险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与撤退有关的情绪。•(一)前额皮层(PFC)–前额皮层是除额叶运动皮层和次运动皮层之外的额叶区域,包括:背侧PFC、腹内侧PFC和额框皮层,与情绪都有关系。–作用:PFC的技能不对称:左侧PFC与积极情绪有关,右侧PFC与消极情绪有关。–研究证实:正常人、脑损伤病人和情绪障碍。P419•(二)杏仁核–作用:•1、识别和产生消极情绪。•2、与厌恶学习有关。–研究证实:•精神病人的研究与正常人的研究都有相关证实。•(三)海马和前扣带回–海马与情绪调节有关–前部扣带回与情绪加工有关。•(四)网状结构–参与情绪产生的条件•(五)大脑皮层功能一侧化与情绪–左侧与积极情绪有关,右侧与消极情绪有关。二、情绪的外周机制•(一)情绪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要是受到植物神经的活动影响。•(二)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情绪的外部表现(态势语)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随意运动。•(三)情绪与分泌系统–略(与这一节的内容不相符)三、情绪与唤醒模式•情绪都会伴随生理反应——生理唤醒状态–研究表明:•情绪具有独特的、自主的生理唤醒状态;也存在相同的生理唤醒抓状态。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一、面部表情•二、姿态表情•三、语调表情•四、感觉反馈第四节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情绪的外周理论。–主要观点:詹姆士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评价:•情绪与机体变化直接联系。但是,片面地夸大了外周性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从而否认人的态度对情绪的决定意义。•詹姆士-兰格学说在情绪理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解决情绪的实质问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二)坎农-巴德学说–主要观点:•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评价:坎农的丘脑学说强调了大脑皮层对丘脑抑制的解除是情绪产生的机制,但是他却忽略了外周性变化的意义,以及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联系着。–主要观点:•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价:•阿诺德强调了大脑皮层与皮下组织的参与活动。与詹姆斯的情绪是外周反馈相同,并认为认识经验最终转化为情绪。不能解释无经验的恐惧。•(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基本观点:•他们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相应的环境因素。•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认知是核心,是对当前刺激与已有经验进行比较后产生情绪唤醒(P436-437)–评价:强调了认知的作用,但不能解释没有经验的恐惧。•(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主要观点:•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三个层次: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是主要代表–基本观点•(一)情绪是分化的•(二)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情绪系统的功能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具体情绪的调节•(二)唤醒水平的调节•(三)情绪成分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的特征–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三、情绪调节的类型–(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二)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三)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罗格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P443•五、情绪调节的维度–(一)生理调节–(二)情绪体验调节–(三)行为调节–(四)认知调节–(五)人际调节•六、情绪调节的策略–(一)回避和接近策略–(二)控制和修正策略–(三)注意转换策略–(四)认知重评策略–(五)表情抑制策略–(六)合理表情策略•七、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思考题:1.情绪的功能有哪些?2.简述啊诺德的“评定---兴奋”说.3.简述情绪归因理论.4.举例说明怎样控制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