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文献综述1引言城市交通安全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的增长,出现了“道路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挤”的现象,交通问题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它直接吞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耽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交通管理成本,破坏了居住环境。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研究发现全球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5%[1]。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目前交通拥堵的研究状况,对该领域进行分析总结,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2国外研究现状2.1国外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现状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外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2006年,美国运输部(USDOT)出台了《针对减少美国的交通网络拥塞的国家战略》,它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管理对现有交通容量的利用[2]。根据美国公路使用者联盟(AHUA)的调查显示:在造成交通拥堵的几个重要因素中,交通瓶颈(交通需求超过道路容量)占总数的50%;交通事故占25%;道路施工占15%;交通信号灯故障占5%[3]。安东尼·唐斯认为交通拥堵的产生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人流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段。第二,居民收入不断的增加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房产和车辆,继而促使人们由步行、乘公交车、骑自行车转变为开私家车。第三,人口的飞速增长导致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最后,意外事故、天气、道路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由此,安东尼·唐斯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而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4]。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在其《发展公共交通的好处》中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出行线路有限,过多的车辆挤占了道路可用空间。其他原因包括:(1)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2)公共交通落后,公共交通财政投入少;(3)公共政策下自动导向模式的发展迅速;(4)道路和停车场的建设占用的土地太多[5]。3国内研究动态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研究。3.1交通经济学研究方法道路交通的供给需求关系与一般商品的供给需求关系不一样,对于一段道路而言,它的供给就是单位时间里该道路能够通过的车流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很重要特点:当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导致供给减少,即新的供给会导致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增加。汤潇从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的方法分析了交通拥堵问题,当一个车主加入车流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个人边际费用(MPC),低于所有公路使用人的实际费用,即边际社会成本(MSC)。也就是说单看每个人,他的选择都是理性的最优的,但是实际上所有人的行动叠加起来看,就表现为集体的“不理性”,正是私人车主不正确的经济学观点造成了交通拥堵的后果[6]。项认为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资源配置方式和过程干预有关,因而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项提到对付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拓宽道路以增加其运载容量,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征收交通拥堵税来进行调节。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配合使用:(1)增加公交补贴;(2)加快公交速度;(3)提高停车成本[7]。3.2交通工程学研究方法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交通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成功。由远程从交通工程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产生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1)道路交通特性和车流特性不匹配;(2)交通需求密度与交通供给密度不匹配;(3)道路间断流交通特性与快速公交不匹配;(4)城市道路的级配理论造成各路段的交通特性不匹配;(5)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匹配;(6)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不匹配;(7)快行系统与慢行系统不匹配[8]。3.3交通管理学研究方法我国的现代化交通事业不仅起步比较晚,而且在管理理念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现阶段许多交通管理学的专家学者认为治理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杨成国和李英子认为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差,而且现代化设施很少。就拿北京市来说:北京市的交通控制中心与日本东京相比,北京市控制的交叉路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有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但是我国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基本上还是空白[9]。黄良彪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国内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市道路改造、改建频繁;(2)交通组织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恶化;(3)修路资金不能投入,交通不堵塞资金难以投入修路;(4)城市(包括城市中心区)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超强开发;(5)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6)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10]。4结语与展望综上所述,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是我国大中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一种制约城市运行效率的消极因素,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刻不容缓。如何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以及如何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1)以交通管理系统最优为目标,从全局出发,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和城市道路管理水平。(2)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促使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应用,在交通拥堵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是今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3)公民必须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政府应该发动一切力量,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主要参考文献[1]孙莉芬.城市交通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2]MinetaN.NationalStrategytoReduceCongestiononAmerica'sTransportati-onNetwork[J].US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2006[3]AmericanHighwayUsersAlliance.UncloggingAmerica'sArteries[EB/OL].[4]DownsA.Cantrafficcongestionbecured?[J].TheWashingtonPost,2006.[5]AssocoationA.p.t.Criticalrelieffortrafficcongestion[R].2002[6]戴东昌,蔡建华.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求是,2004[7]LindseyR,VerhoefET.Trafficcongestionandcongestionpricing[J].Handbookoftransportsystemsandtrafficcontrol,2001[8]明敏,昌鹏,过秀成.大城市中心区实施拥堵收费的影响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9]杨铁英.公共交通优先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J].山东交通科技,2007[10]StathopoulosA,KarlaftisMG.Amultivariatestatespaceapproachforurbantrafficflowmodelingandprediction[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C:EmergingTechnologies,2003[11]王宇锋.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现状简介[J].硅谷,2008[12]汤潇.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三思[J].城乡建设,2004[13]高明华,张正河.大都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途径探讨[J].数据,2009[14]项.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城市公共交通,2006[15]由远程,刘晓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和建议[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朱志星.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分析及组织优化方法浅析[J].公安交通科技窗,2009[17]杨欣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18]周灵芝,李传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9]杨成国,李英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0]黄良彪,郭永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多视角分析及应对措施[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黄良彪,张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政法学刊,2007[22]穆祥纯,刘璇亦.关于解决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地段交通问题的案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23]李淑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徐丽丽,王秋平.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26]孙莉芬.城市交道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7]李罗明.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8]闫庆军.基于外部性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05[29]张骏.基于仿真优化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30]张莉娜.浅谈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2009[31]赵冬斌,刘德荣,易建强.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综述[J]自动化学报,2009[32]尹宏宾,徐建闽.道路交通控制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3]陈毅红.一种自适应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34]王洪德,张俊.基于角改进的城市交通网络实时最短路径算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