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制作人:耿丽王欣欣张镇亚目录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二、生态文明的内涵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和背景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五、当代大学生与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施生态自然观教育•培养生态意识和观念•强化生态责任感,树立生态道德观•培养生态平等意识•树立生态优先倡导生态消费观•培养科学的成才观•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生态现代化之路•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莲子豆腐葡萄银耳雾霾干燥的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冬季适当调节饮食,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补充维生素•多吃豆腐、雪梨。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缺乏维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清肺食品•木耳除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清理肠胃的作用•银耳、莲子、百合等,冬季食用这些食物,具有清肺、润肺和养肺的效果•吃菌类抗过敏•同时还可以煮下南瓜金针菇汤,金针菇和南瓜都有抗过敏的效果•水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植物化学成分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橘子、紫甘蓝、紫薯、番茄等如何应对雾霾天气八大方法:•一、避免雾天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时。•二、尽量减少外出。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三、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以免发病;并加强自我监察,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四、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和罗汉果茶。这些药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五、注意调节情绪。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可以在家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听听相声等,要让自己高兴起来。•六、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七、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八、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鱼是“密集型”营养物,豆腐食药兼备,益气、补虚,钙含量也相当高。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雾天可以多食。•现在空气污染越严重,所以雾霾天气就越多,危害也就越大。有时会使汽车不能开,飞机不能降落。•要减少雾霾天气,我们必须要保护环境,多植树多种草,提高空气质量,为人类造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环境,减少污染,少开车,让我们的空气变得纯净起来!•像这种雾霾天气,我们应该避免它的发生,使我们生活的家园变得美丽、清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荐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0世纪两次环境危机••1950‘-60s,环境污染开始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1980-90’s,——全球性危机,人类面临灭顶之灾。•20世纪八大污染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痛痛病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