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四中刘志红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竹中空、有节、挺拔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王禹偁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整体感知作者介绍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写作背景介绍背景材料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1.文章内容2.文章结构文章思路结构建竹楼(1)就地取材建于城隅竹楼视听之美(2)享竹楼(2—4)竹楼闲居之乐(3)竹楼环境之雅(4)议竹楼(5)不惧竹楼易朽庶斯楼不朽二、思考探究※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探究体悟一探究体悟二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形象?闲居所著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士。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身落尘网里,心在从容中。在课文第四段中,作者将自己的竹楼与四大名楼作对比的意图何在?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我之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探究体悟三在课文第五段中,“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与“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语,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可谓命运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无奈与哀怨;也是旷达之语,虽命运多舛然居竹楼一日,就当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忧虑竹楼之朽。“庶斯楼之不朽也”则是对后人的深沉嘱托,也是旷达语。天下际遇坎坷却不肯流于世俗,不肯丧失品格的贤士很多,竹楼为我所建,也是为天下同命运的贤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楼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则意味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贤士品格不朽。这样,无论“我”今后命运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图以自己在艰难中对淡泊清高的执着去感动天下贤士,使得这种品格得到升华。——竹楼不朽,贤士的精神不朽!探究体悟四竹楼之美美在宁静(环境幽静心灵宁静)竹楼特点:竹楼之乐乐在雅趣(心归自然远离尘俗)竹楼之雅雅在高洁(环境幽雅为人儒雅情趣高雅)作者情怀:身处逆境持守淡泊庄重高洁三、小结:竹楼寄情托物言志四、拓展运用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借《赤壁赋》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偁则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怎样理解王禹偁呢?竹子是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探究讨论竹颂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清代名人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其《题画竹》中赞竹“未成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其著名的《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比风。竹子------竹楼栖身之所心灵宅宇(高雅坚韧有节)作者:身处困境方正高洁淡泊宁静托物言志拓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不畏严寒冰清玉洁作者--坚强高洁的人格托物言志的诗歌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傲然不屈作者--誓死不向元朝统治者屈服投降的坚贞节操.托物言志的诗歌托物言志的手法.清丽自然的语言.(与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骈散结合的句式.(整齐和谐之中见参差,使语言更加自由流畅.)五、艺术特色六、作业选取一个物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