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张根龙刘晓梅【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师资问题的相关分析,提出高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及师资部门要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师资结构等相关建议,以期对高校师资建设有所裨益。【关键词】师资队伍内部管理教学改革目前,中国要加快发展,要在国际较量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胜利,关键是要发展科技,而科技的基础正是教育。新形势要求教育部门要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时代也期盼各级各类学校能够培养出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对高校提出了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人才的高标准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精干、务实、高效的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脚踏实地为社会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的2高级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具体要求是: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资队伍政治素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工匠,其理论修养、师德状况关系着人才培育的质量,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因此,教师务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入新世纪,面临新挑战。要建设好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必须向教师队伍提出高要求: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广大教师搞好岗前培训,认真学习陕西师资培训中心编制的《教师法规汇编》等教材。高等学校的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而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方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教师应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爱生如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把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3道德作为对自己最重要的要求,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以实践。在政治思想、精神境界、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要热爱教育事业,牢固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育人意识;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忠诚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勤恳奉献。二、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业务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的根本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行教师终身教育制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精通所任学科的大量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除了已有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新知识,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新视野。总之,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怎样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倡导“三多”、“三为主”的进修基本原则“三多”就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三为主”就是业余为主、短期为主、自学为主。这样既便于教师学习,4也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可以要求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修计划,明确努力方向,抓好在职进修。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还要注意涉猎邻近各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倡“一专多能”,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二)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我们提倡教师要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要确保教师假期能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班和到其他高校去观摩教学。通过步出校园来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让外出的教师回校作汇报交流,从而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三)开展交流、共同进步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学校可让老教师给年青老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课堂让老教师去听、去指导。课后召开教研会,互相探讨,共同长进。除此之外,应继续加强督导团听课和学生期末给教师评分的方法,从而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促其成长。(四)大胆实践、捉高素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5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研究人员。我们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创作和大胆参加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三、强化内部管理,调动师资队伍工作积极性。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建立一支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学校能否出成果,主要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迫使学校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使教师有压力、有危机感,增强竞争意识,具体措施有:(一)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学校要从管理制度上着手,实行校长聘任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每一位教师,对表现很差或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应坚决予以下岗;并把聘任上岗人员的工资与工作表现挂钩;校内工资分配应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通过考核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严格教学检查,坚持教研组长以上人员的听课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领导老师的评教会和学生评教座谈会,将学校6和学生的评定意见与教师本人见面。对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教学反映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帮助改进提高;对仍无起色的则给予下岗或安排其它工作。(三)实行教学办公会议制度坚持教学办公会议,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有关教学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每学期召开3至4次,主要研究学校有关教学决策的执行意见,研究、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通报、交流教学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四)落实公开课教学制度每学期每个教研组选定一至两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和整体功能,由教研组组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讨论备课思路,明确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公开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构,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教案,以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目的。(五)悉心关怀教职工生活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要悉心关怀,做到以心换心,要让教师们心情舒畅,安于教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校内的工作量奖向教师倾斜,可增设科研单项奖(指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论著等),对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7的教师,在职务职称上应优先提拔晋级,在住房问题上也应首先考虑安排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总之,要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四,调整师资结构,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全国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这些学校都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但在办学思路、招生方式、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多少还留着一点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与当今高速发展的教育事业是不相符合的。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依从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及教学管理的约束;我们要大胆创新、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本师资队伍建立好一支高素质的基本师资队伍是保证办学出好人才的基本条件。一所学校只有具备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办学才能出成果,学校才会有声誉。学校里中青年教师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该校未来的前途和发展后劲。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高瞻远瞩地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吸收高等院校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来充实、完善师资队伍,真正使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职称层次上、专业配置上实行优化组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当然,也不能放松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有目标的在现有中8青年教师中培养拔尖人才。这是从宏观上抓师资队伍梯队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自己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两条腿走路的好办法。(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客座”教师队伍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仅靠现有基本的师资队伍是很不够的,还必需建立一支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客座”教师队伍。首先,“客座”教师的使用不仅灵活方便,而且全无住房分配、医疗经费、子女就业安排、离退休后负担管理等诸多问题,从而改变过去的“我为社会养人”为“社会为我养人”。这对于经费短缺的我国教育现实状况,无疑是达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捷径。其次,来自四面八方不同专业的“客座”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在教学中展示了不同学术流派的教学风采,渗透了新鲜的学术观点,显现了迥异的讲授风格,为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他们在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助力的同时,还为提高师资队伍自身专业能力、加强教学科研提供了示范,并极大地触动了原有教师队伍,尤其有利于中青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其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和虚心学习的目的。总之,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世纪里,高校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狠抓师9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实际行动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参考文献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郭定昌广州市艺术学校2002年版2、《人力资源管理》格李—德斯勒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简介张根龙,男,1970年9月2日生,陕西省蒲城县人。现在西安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任讲师,1992年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200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结业,主要从事国际会计的教学研究。刘晓梅,1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西安艺术学校文化教研室任教,讲师。电话:(029)83771754邮编:710032地址:金花北路4号西安工业学院经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