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劳动关系本章重点: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的运行和调整政府和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一、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和主体(一)劳动关系的概念(重点掌握)劳动关系(laborrelations),也称劳工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总称。2008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了《劳动合同法》,它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7条)。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这种社会经济关系,有着不同的表述,比如: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雇关系、员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等。(二)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不同于民事关系和经济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交错的特征。(三)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重点理解)“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虽然字面相近,法律含义却截然不同。从整体上看,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劳动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和调整,劳务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2.劳动关系主体与劳务关系主体的区别3.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4.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5.劳动主体在待遇方面的区别三、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劳动争议的处理)为了促进和实现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调节劳动关系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是: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立法。三方性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是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四、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一)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政府有权处理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3.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为为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二)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职能作用(我国工会的特殊性)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表现出的功能主要有:(1)通过申诉/仲裁程序为会员提供法律代表参与对劳动争议的裁决;(2)通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维护会员的整体利益;(3)通过工会的组织力量部分制约雇主的职权,维护员工的利益;(4)可以平衡和协调员工内部不同派系的竞争和冲突,协调对雇主的立场。(三)雇主组织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职能作用雇主组织或称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雇主协会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雇主组织,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法人,是独立于政府,自主从事各项活动的国家级雇主(企业代表)组织。中国企联既不是政府机构,又不是企业,而是连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第2章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本章重点: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比较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体系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但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重点掌握)(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照劳动法律规范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劳动行为称为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辅助客体主要是劳动条件。三、劳动法的概念我们将劳动法的概念定义为:劳动法是指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政府和劳动者之间的、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多种理解和阐释。根据《宪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将劳动法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内容:(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重点掌握)全面保护、平等保护、优先保护、基本保护(2)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代表三方共同参与劳动关系的协调。(3)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4)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第3章人力资源管理本章重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工作分析的作用意义及方法招聘的原则基本程序及主要形式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绩效考核的方法薪酬的概念及主要职能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一、基本理论(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二)人力资源由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构成。(三)人力资源的特点1.能动性2.资本性3.再生性4.时效性5.社会性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是未实现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已经(或正在)实现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源。两者的区别体现在,一是理论视角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人的能力的经济属性,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人的能力的自然属性;二是外延不同,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的范畴,具有层次性,包括人力资本及非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只是人力资源中全部教育性投资的凝结;三是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源强调劳动者的数量和健康状况,而人力资本强调劳动的非同质性即劳动力素质;四是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的问题。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别3.人力资源管理内容(1)组织设计与职务分析(2)制订人力资源规划(3)招聘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激励与沟通(6)绩效考评与反馈(7)薪酬福利(8)劳资关系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一)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决策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二)激励理论1.公平理论主要观点是:员工之间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与自己所得的报酬与相类似的“别人”进行权衡比较。2.期望理论主要观点是:当人们期望自己的行动将达到某个他向往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并竭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动力=效价X期望值(三)需求层次理论(1)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把每个人的需求分成包括五个层次,具体为:①生理需求②安全需求③社会需求④尊重需求⑤自我实现需求(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将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使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子;另一类是使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子。第二节工作分析1.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2.工作描述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工作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主要解决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力、工作目的与结果、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岗位与条件、工作流程与规范等问题。3.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又称职务要求,要求说明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4.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实践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问卷调查法第三节员工招聘一、员工招聘的概述(一)招聘的含义及意义招聘就是当用人单位出现人员需求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吸引或者寻找具备任职资格和条件的求职者,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从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予以聘用的过程。(二)招聘的原则1.组织目标导向原则2.公开平等原则3.坚持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4.坚持结构合理原则5.坚持科学化原则三、招聘主要形式(一)内部招聘(二)外部招聘四、招聘评估一个完整的招聘过程,应该有一个评估阶段。招聘评估主要从招聘成本评估、录用人员数量评估、录用人员质量评估等几个方面。1.招聘成本评估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是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招聘单位成本是招聘总成本与录用人数的比。2.录用人员数量评估录用人员数量评估主要从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三方面进行: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3.录用人员质量评估录用人员质量评估实际上是对录用人员的能力、潜力、素质等进行的各种测试及其工作表现、对组织的贡献率的评估。第四节绩效考核(一)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1.绩效绩效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也就是员工所完成工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指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2.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简称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价等。它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3.绩效考核的内容对员工绩效的评估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德、能、勤、绩、廉。4.绩效考核的一般过程绩效考核的过程通常被看着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的周期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即制订绩效计划、绩效的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与绩效反馈面谈。二、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一)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的特征考核指标体系是将考核内容由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客观指标体系,使复杂的考核内容变得条理化和简单化,使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更强,避免考核工作的盲目性。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将员工的工作与公司远景、战略与部门和相连接,层层分解,层层支持,使每一员工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直接挂钩。2.保证员工的绩效与内外部客户的价值相连接,共同为实现客户的价值服务。3.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绩效指标设计应遵循SMART原则:①具体的(Specific)②可度量的(Measurable)③可达到的(Attainable)④相关的(Relevant)⑤有时限的(Time—based)三、绩效考核方法简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量表评价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价法、评语法、360度考核法、目标管理、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主要内容包括:①客户视角(客户如何看待我们):②内部视角(我们必须在何处追求卓越)③学习/成长视角(我们能否提升并创造价值)④财务视角(我们如何满足股东)。四、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考核的实施包含考核者的选择与培训、考核资料与情报收集、绩效考核实施、绩效面谈以及考核结果应用五个阶段。第五节薪酬管理一、薪酬管理基本概述(一)薪酬的概念及构成薪酬是员工因向其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回报。薪酬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津补贴、股权等具体形式。(二)薪酬的功能1.维持和保障功能2.增值功能3.激励功能4.配置功能5.竞争功能6.导向功能二、薪酬制度与体系设计(一)薪酬设计的原则1.补偿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竞争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合法性原则(二)薪酬设计的步骤1.制定企业的付酬原则与策略2.职位分析3.职位评价4.薪酬调查5.薪酬定位6.薪酬结构设计7.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三、薪酬管理的法律环境(一)最低工资保障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下限,以满足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作进行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工资支付保障主要包括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禁止克扣工资法、欠薪支付保障法等。1.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①货币支付的原则;②定期支付的原则;③直接支付的原则;④全额支付的原则;⑤定地支付原则;⑥优先和紧急支付的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