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宗教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5章宗教建筑学习目标了解佛寺、佛塔、石窟等建筑类型其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重点掌握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的建筑特点,历史价值。了解河北正定隆兴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善化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河北承德外八庙等寺庙建筑的特征。了解喇嘛塔、经幢、石窟、摩崖造像。了解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掌握佛寺、道观、清真寺、佛塔、经幢的形式与变化,提高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5.1概述我国流行较广的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一、起源与地位作用1、起源:宗教信仰2、地位作用二、类型1、佛教:——佛寺——佛塔——佛窟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清真寺4、基督教:——教堂5.2佛寺、道观及清真寺1、佛教(一)佛教寺院A起源1)佛寺音译为毗诃罗,意译住处,游行处,泛指安置佛像并供僧人住以修行佛道的处所2)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中国史载最早的寺庙,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汉明帝始建以塔为中心的塔院3)佛教东汉初期传来中国,三国至南北朝发展并趋于昌盛4)佛教本土化(四大佛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B佛教寺院的形制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舍宅为寺为南北朝时之社会风尚。致仕之人,舍出住宅做佛寺。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1)廊院式以一座佛殿或佛塔为中心,四周环以廊屋,形成独立的院落,大的寺院可以由多个院落组成以塔为中心——舍宅为寺“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室适应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例:北魏洛阳永宁寺①汉代:以塔为中心的庭院、塔院(见图)·白马寺――东汉洛阳②南北朝:前塔后殿(南朝最早出现建双塔之例)(见图)·永宁寺――北魏洛阳③唐代:寺塔并列(见图)·以塔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楼阁为中心的转型期·双塔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2)纵轴式是中国佛寺布局的主要形式,唐代以后,随着“伽蓝制度”的形成,佛寺的布局就完全被中国纵轴式的殿堂、院落所代替“伽蓝七堂”——伽蓝音译僧伽蓝摩,意思指的是“众僧园”僧众所居的寺院延至后世,虽然保持着中国式纵轴布局的形式,但是伽蓝七堂被打破,有些大的寺院还有两到三条的轴线④宋代:寺庙型制基本定型(塔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以藏经或供奉高大立佛的楼阁形式出现·柱网规则整齐,辽、金时期多用减柱造、移柱造,造成各品屋架的不对称⑤元:喇嘛教(藏传佛教),前身是萨满教⑥明:佛教、喇嘛教、道教并存⑦清:形成标准的寺庙型制(见图)清朝寺庙型制推崇喇嘛教,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定为国教;兴盛原因得益于元世祖忽必烈对西藏的统一及满蒙联盟雍和宫:喇嘛教寺院,雍亲王府改建,建筑作法吸收了汉族(汉地)建筑的特点,屋顶采用坡屋顶,墙面仍采用藏式作法,有斗拱。3)自由式是随着藏传佛教额兴起而发张起来的布局形式,多建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主要是由于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崇信藏传佛教而藏传佛教的建筑采用“都纲制度”▲几种佛教建筑始建年代·钟楼:出现于晚唐,立于南北轴线东侧·鼓楼:出现于明中叶,立于钟楼对立西侧·罗汉堂:田字形,最早见于五代·转轮藏:创于南朝,遗物以宋代最早·戒坛:宋代开始▲三武一宗禁佛事件(古代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的禁斥佛教)·北魏太武帝拓跋(ba)焘(公元424-451)·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公元561-578)·唐武宗李炎(公元841-846)·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公元954-959)2、实例(1)佛光寺大殿——山西五台,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特点:开间方正、斗栱雄大、出檐深远、举折平缓。平面“金厢斗底槽”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光寺总平面佛光寺总平面佛光寺唐代遗物〖立面〗:座东朝西,立于13M高的台地上,大殿台基低矮,七开间,中部五间开板门,每间板门成方形,两尽间设直棂窗,尽间减窄;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斗栱与柱高比:1:2,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座出四跳七铺座,双抄双下昂,一、三挑偷心造,批竹昂尾直抵草乳栿下。出檐近4m,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为1:2。正脊长三间,鸱尾落在左、右第二逢梁架上;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透视中看不到屋面,更感到斗栱高大,是唐代建筑的稳健雄丽风格。座落在座东朝西的台地上斗栱占据檐下三分之一高佛光寺大殿正立面构成:面阔七开间,中部五间方板门,单檐庑殿顶,正脊长三间,台基低矮,踏步位于明间,斗拱占檐下的1/3高度,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有明显区别,明间檐下悬风字匾,上出檐大于下出沿。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座出四跳七铺座,双抄双下昂。出檐近4m,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为1:2。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透视中看不到屋面,更感到斗栱高大,是唐代建筑的稳健雄丽风格。佛光寺大殿立面图绘制要点:七开间1分、方板门1分、直棂窗1分、庑殿顶1分、正脊长三间1分、台基低矮1分、明间踏步1分、明间檐下风字匾1分、斗拱占檐下的1/3高度1分,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有明显区别1分,上出檐大于下出沿1分;徒手绘图能力1~3分。【平面】:总面积677M2,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的“金厢斗底槽”,分内、外二槽,内槽五间佛龛正对正面五门,外槽供人活动,三面围墙,山墙后侧开直棂窗。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佛光寺大殿平面佛光寺大殿侧立面【剖面】:内、外槽两圈柱子的斗栱上安设着平闇天花,天花以上是草架,天花以下是露明架;草架可用粗木,无需斤斧细琢,承受屋面重量,再传力于柱;露明架只承受天花的重力,做工精细。平闇天花露明架草架草架【草架】:天花板以上为草架,其中只用人字叉手承托脊槫而无短柱,这可能是唐以前的构造特点,但在现存的古建筑遗迹中这确实是一个孤例;其下的平梁两端承托着上平槫,再下是四椽草栿,支撑在内槽柱头铺作的柱头枋上,同时承托着平梁和中平槫;外槽平闇之上的主要构件是草乳栿。四椽草栿平梁四椽明栿令栱椽望板脊槫上平槫中平槫叉手托脚平闇天花人字叉手平梁四椽草伏上平槫中平槫椽望板天花脊槫【露明架】:天花板以下为露明架,主要构件是栿和铺作,四椽明栿及明乳栿都做成月梁形,由于有内柱上斗栱的承托,其实际跨度都减少了许多;平闇天花即通过令栱支撑在栿上。乳栿四椽栿(月梁)草架露明架半驼峰令拱明乳栿素枋平棊枋华栱半驼峰令拱平棊枋四椽明伏乳栿草乳栿四椽草栿下昂华栱栌斗中平槫下平槫挑檐槫平闇天花令栱四椽明栿内檐斗栱平棊枋佛像背光平闇天花令栱四椽明栿内檐斗栱平棊枋内檐斗栱佛像背光平闇天花与平棊枋平闇天花佛光寺大殿内槽平闇天花〖空间艺术〗:在简单的矩形平面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变的空间,这就是佛光寺大殿的空间特点。用列柱与柱上阑额,构成内外两圈柱列,再用柱上的斗栱、明乳袱、明袱,将这两圈柱列连起来,支撑内外槽天花,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空间;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形成狭而高的空间。【注】“槽”指柱列和斗栱。平面柱网为“金厢斗底槽”内槽内槽外槽外槽外槽外槽内槽内槽佛光寺大殿内檐斗栱和月梁宋《营造法式》中的月梁佛光寺中的月梁平闇天花,金厢斗底槽,月梁。佛光寺大殿外槽空间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形成狭而高的空间佛光寺大殿外槽空间前景照相机旁立者是梁思成先生佛光寺大殿外槽梁架内槽用柱上连续四跳的全偷心斗栱及其承托着的四椽明袱、驼峰、令栱,划分成五个相同的空间,这是最感宽畅的空间关系;同时,用低矮的佛台、高大的佛像、弯曲向上的背光,以及从枋到天花成45度角的过渡构件,都加大了空阔感;成组摆设的佛像强调了五个空间的划分,而佛像的大小又区分了五个空间的主次地位,使内槽空间统一而又富于变化,宽阔而又明亮(正对着五间门),这就巧妙的组织了空间。佛光寺大殿立面与纵剖面佛光寺大殿的结构特征━━中国木构框架体系佛光寺大殿木构架组合分析图佛光寺大殿木构架组合分析图内外槽梁柱露明造铺作层草架层〖用材〗:构件无过大的料,也无小料,这是构件标准化的结果。佛光寺纵剖面文殊殿大殿⑶.构件名称:〖槫〗:放置在两榀屋架顶部,平行于屋脊,承受椽与屋面荷载的构件。上平槫中平槫下平槫挑檐槫脊槫椽⑶.构件名称:〖槫〗自鉴部位。额枋位于柱上端联系于承重的构件。额枋〖斗栱〗: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增大出檐、并兼负弹性过梁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形的木垫块,栱是弓形的短木;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栱端)上架置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组成。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将屋面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额枋转角铺作补间铺作柱头铺作宋式柱头铺作单抄双昂〖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双抄双下昂全计心造抄抄昂昂〖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华栱耍头〖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令栱昂〖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起杠杆作用的斜挑梁。〖批竹昂〗: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琴面昂〗(月梁)〖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双抄双下昂单抄单昂单抄〖栿〗:较大的横木称“栿”;一般,屋架上与屋脊成正交的称栿,在地下的两个方向的都有称栿的,装板墙的上下边框也称栿。〖枋〗:截面一般比袱小,作为联系构件,不考虑其受力情况;并随受力构件而设。枋枋栿栿柱柱础础枋〖露明造、草架、彻上露明造〗:在室内见到的部分屋顶的构件称“露明造”,被天花板遮挡住的屋架称“草架”;若没有天花板,屋架完全暴露的,叫“彻上露明造”。平闇天花与平棊枋佛光寺大殿内槽平闇天花佛光寺大殿内槽平闇天花八角井佛光寺大殿外槽平闇天花南禅寺正殿剖面彻上露明造〖人字叉手〗:支撑脊槫的两根斜木;一般在脊蜀柱两侧,唐之前有些只用人字叉手而不用蜀柱。叉手脊槫平梁托脚四椽草栿〖柱的升起〗: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每出一间,升高2寸。柱的升起明间柱高线次间柱高线明间柱高线尽间柱高线〖柱的升起〗:五开间尽间二柱升起4寸。明间柱高线尽间柱高线〖柱的升起〗:七开间尽间二柱升起6寸。明间柱高线尽间柱高线〖柱的升起〗:九开间尽间二柱升起8寸。〖柱的升起〗:11开间、13开间尽间二柱升起10寸、12寸。〖柱的升起〗: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每出一间,升高2寸。因升起形成的檐口曲(折)线因升起形成的檐口曲(折)线〖柱的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相心和稳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8‰,平柱轴线偏1%。〖柱的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相心和稳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8‰,平柱轴线偏1%。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2)河北正定隆兴寺(宋,始建于隋)隆兴寺摩尼殿——河北正定,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四出抱厦。隆兴寺5、河北正定隆兴寺(宋,始建于隋)·建筑群体的代表作,单体屋面变化多①摩尼殿·抱厦:四出抱厦(见图)·重檐九脊殿顶,四面正出抱厦(见图)②转轮藏殿·叉柱造(上下层柱子交接处)·曲梁6、河北蓟县独乐寺(辽代)①山门(见图)·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椽,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分心槽、叉手、托脚梁架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出挑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②观音阁(代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水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二层,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上下层柱的交接用叉柱造,上层和夹层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施以斜撑(同佛宫寺释迦塔)叉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作业要求(A4)徒手绘制P155-156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和平面(

1 / 1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