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红砖艺术福建经贸学校信息科学与艺术系美术教研室杨琳———浅谈闽南古建筑高翘起的燕尾脊,独特的红砖瓦、出砖入石的屋墙、油饰彩绘、交趾陶、剪粘。见到闽南民居的人,都会为这特殊鲜明的建筑杰作惊叹。闽南民居建筑的渊源:根据资料记载:早在宋代时,这种类型的建筑已经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色原本被称为宫廷建筑使用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渔业,积累大量财富,爱拼敢赢,注重排场,敢为天下先的豪放,使得建筑更加精细和富丽堂皇。宋元时期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既与中原文明又与各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海洋文明发达,建筑形式上也与多种文化结合兼容并蓄。建筑所用的红砖由当地红色土壤烧制,取材方便,受人喜爱。闽南民居建筑的布局:以「三间张」、五间张」呼传统住宅。三间张、五间张,即顶落为三开间、五开间。布局:第一进为「下落」,为大门、门厅和下房;第二进为「顶落」也称「上落」,为正厅、大房。两厢称「榉头」、「崎头」、「角头」。下落、顶落与榉头围合为天井,称「深井」。下落前方有石坪,称为「埕」。如果在顶落后面增加第三进,则称为「后落」。如果在住宅左右两侧加建东西朝向的长屋,则称为「护厝」、「护龙」。闽南建筑的营造梁架:插梁式木构架结构轩架与屋架形成了空气夹层,有利于屋顶的隔热,同时也美化了室内空间。前檐常用丁头拱加大出檐,利于室内防晒防雨。在纵向上,也以插入柱身的梁枋相连。红色筒瓦与板瓦的屋顶构造迷人的燕尾脊屋顶上的剪粘艺术剪粘也称剪碗或嵌瓷,是灰泥未干之时,将剪好的彩色陶片嵌入,组成造型的一种特殊工艺品。“出砖入石”的墙体砌法“出砖入石”与红砖墙面蟳埔村的蚝壳厝墙面闽南建筑的石雕艺术多出自惠安工匠之手闽南建筑中有各式各样的石雕柱础木构架上的木雕造型闽南的红砖建筑既承载了中原文化,又包容海洋文化兼具闽南地方民俗文化,以及民间工艺。它完整地反映闽南一带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传统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独特的南派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闽南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闽南古建筑生存环境探讨(一)古建筑年久失修、保护不当、疏于管理、人为破坏及业主的忽视。木质结构陈旧白蚁侵蚀,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位于西街永亭巷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陆路提督万正色的故居2016年7月23日毁于一场大火原有的三进五开间和双护厝现已坍塌,仅余残垣断壁和两块文物部门树立的石碑,叙述着依然保存的巷名-“万厝埕”曾经的辉煌。大火前的万正色故居承天巷内的古宅,据闻是华侨所建(二)城市化进程加剧,经过大面积的强拆改建,古建筑被大量摧毁。(三)设计与施工人员对闽南建筑文化了解不深,缺少考证。急于施工,变成破坏性改造。(四)古建筑旅游开发过度,使古建筑失去原有历史价值,只剩下商业价值。举例:福州三坊七巷(五)闽南古建筑技艺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缺乏经验丰富的工匠。关于闽南古建筑文化的保留与继承的社会思考(一)对现存于是的古建筑增加认识,提高重视。加大对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投入,不强拆,不随意改建。(三)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传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闽南建筑文化,有计划的复原古建筑。(可参考台湾社区的营造经验)(二)开展老照片、老书籍的征集活动,加大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力度,恢复被破坏古建筑的原貌和场景找回历史的记忆。关于中职院校对闽南古建筑艺术技艺保存与发扬的思考(一)开设闽南古建筑艺术欣赏解析的相关课程,纳入基本考核内容,提高学生对此的认识与喜爱程度。(二)积极配合闽南古建筑建筑艺术老照片、老书籍的征集活动的资料收集整理,成立院校学科联盟,由相关学科教学研究人员进行负责。(三)开设古建筑建造保护相关专业,(例如石雕、古建筑梁架结构施工等)与闽南古建筑匠人与古建筑企业开办大师工作室,培养相关技艺继承的人才。作者:福建经贸学校信息技术与艺术系美术教研室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