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贫困化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不掉的阴影。如今贫困化的严重危害已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为缓解贫困做出了数十年的努力,但由于人口激增,相对贫困加剧,世界贫困的规模正在扩大,在贫困国家呈现出收入分配不平等,消费不足,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以及环境恶化等特征。贫困的发生既有历史的原因如商业历史短暂、遭受殖民主义的掠夺,也有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如全球化过程中不具备竞争力。但更主要的是内部原因,二元经济是贫困国家面临的难题,二元经济过程中偏重工业化政策造成了许多国家中人口比例最高的农村人口陷入贫困。与此对应的财政税收体系也产生了对穷人的忽视。人力资源的缺乏和政策力度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缓解贫困的策略中,经济增长是首位的,同时要配以公平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对缓解贫困都是很有意义的措施。。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贫困绪论人类已经跨进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曙光为我们的}时代洒下了金色的荣耀。面对人类的伟大成就,我们有理由骄傲。然而,不能忘记,随着我们进入新世纪的,还有人类没有攻克的一个顽症一一贫困。粗略的估计,目前全世界尚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还生活在贫困状态下.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对贫困的关怀,实际上是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不仅使经济整体实力难以提高,而且使经济增长难以长久地保持。贫困还带来人口结构上的不平衡,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可以说,贫困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贫困产生的严重危害所谓贫困,是指一种人们缺乏满足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手段的情况,即人们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英国学者汤森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世界银行在2001年1月对贫困重新进行了定义,贫困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如果机会就在那里,你不接受,那就是选择问题,和贫困无关了;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第三是容易收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少、宏观经济萧条等。综上所述,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需求的、社会文化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贫困对个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贫困不只是影响贫困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伴随着自我激励的降低和自我评价的不足,可能体现为一种心理的贫困文化特征;由于贫困,生存上升为首位的事情,发展则居后,贫困则可以产生代际传递。贫困对社会的影响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当贫困不只是个别现象时,当贫困是因为分配不公产生时,当居民相当贫困拉大时,极容易产生阶层的撕裂、犯罪增加、政局不稳等社会、政治问题。从经济方面看,大面积的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并由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就业不足,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贫困的根源(一)个人禀赋及努力程度个体贫困智能光一部分人口是因为个人的禀赋,如健康状况、感知能力较差而无自立能力陷入贫困,这种情况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还有少部分人,个人禀赋并不差,但由于努力程度不够(俗话说好吃懒做)而陷入贫困,这种情况在任何社会也都存在。(二)自然的因素自然的因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自然禀赋,它可以解释集体或地区贫困。农村人口越多的地区、经济结构越依靠农业的地区,自然的因素对贫困产生的影响就越大。穷山恶水、自然灾害都是造成大面积集体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三)社会的因素影响贫困的社会因素的复杂的,主要的一些因素有:经济周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经济政策鼓励资本而忽视劳动时,富人更富,绝对平均和相对平均都会增加,经济增长采取先增长后分配模式时,也有相同的效果。而中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向一部分地区倾斜,对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当代贫困问题以1928年改革开放作为分界线,中国贫困问题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由庞大的农场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向全国范围内的相对贫困问题转变;一是城镇绝对贫困问题的严重性上升。中国贫困问题的演变是一个从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绝对贫困(改革前)转变到以区域贫困为特点(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过程,并进而转向由社会阶层分化造成的相对贫困为核心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使许多西北和东北部省份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使区域贫困成为一个焦点。(一)农村贫困的原因、第一,自然因素的作用。一些农民生活在贫困地区,这些地方农业环境恶劣,地理位置非常闭塞,导致信息难以传播,科技难以推广,农业生产水平低,商品生产难以发展。第二,从经济要素来分析,贫困农民的生产资金严重匮乏,以种植业为主,导致经济收入低下而陷入贫困。第三,从社会原因来分析,贫困区域的文化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使得农村人口院里社会生活的主流,不能较好的与折合社会融为一体。第四,第四从贫困农民个人自身来看,有些原因与城市个体贫困相同,如文化素质一般较低,缺乏适应市场的劳动技能等第五,社会政策因素也是农民贫困的重要根源,比如农民负担过重,税费过多,农产品价格过低且缺乏稳定性。(二)城市贫困的原因第一,经济体制转轨引发了大量的失业,导致了贫困人口的产生。第二,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新增就业岗位增长放缓,导致失业人员大量增加,这也是城镇贫困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第三,作为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项目,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滞后,是导致近年来城镇贫困人口大量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第四,城镇居民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产生城镇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的缓解贫困方法一、制定出一套有益于市场经济运作的制度结构。发展中国际和贫困地区往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济的制度,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结构阻碍着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局面,只是给贫困地区输血是不够的,应该为它们创造造血的机制,把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阻碍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结构因素除去,这对于经济发展可能是最基本的。二、加快经济增长,把消除贫困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全面的经济增长对产生各种机会是至关重要,但是经济增长不定带来贫困消除和分配公平,并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除了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重新取向,把消除贫困摆到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不能一味迷恋GDP的增长最大化,还应树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目标。因为经济增长过程本身不能自觉地解决贫困问题,而发展战略不仅要注意加速经济的增长,更要直接关注大部分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以使经济增长和发展建立在最广阔和最坚实的群众拥护和参与的基础之上。三、建立各种政治、社会和制度上的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得到各种服务和机会。许多发展中国家脱贫人口出现返贫现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脱贫还很不稳定,很容易收到各种突发时间的打击,重新陷入贫困。因此需要通过国家财政等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尤其要把穷人纳入其中,保证他们的生活标准,帮助他们进行积累。此外还应设立就业项目,给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满足基本需求、提高生活水平。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许多人认为收入分配上的高度不平等是经济告诉增长的必要条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相反,发展中国家比较高的均等程度可能是经济自我持续增长的条件。首先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较高的收入是劳动力进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减少贫困人口,实现较为均等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强大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激励机制,求得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广泛支持。税收政策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课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共开支筹集资金,并对税收所得进行再分配。发展中国家目前税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公平、合理、无扭曲、持续的基础是获得财政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为了减轻穷人的税收负担,低收入家庭应免税占穷人重要部分的商品和劳务,如非正式部门的产品和未加工的食品以及运输等也应免于纳税。五、控制人口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在任何情况下,人口过剩时进一步人口增长会降低平均消费水平,增加家庭与社会对新增人口的负担。同时,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缓解贫困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与培训,可以解决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过渡,相反如不重视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则会造成“城市贫民”的增加。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挑战。用知识经济对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行改造,利用“后发优势”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又一个历史机遇,各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机会,迎接经济发展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