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苏诗中生机勃勃的农家春景图。。2、品味诗歌语言,学会鉴赏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3、把握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笔下的“乐”。学习目标苏轼(1037-1101),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黄庭坚、米芾(fú)和蔡襄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辛弃疾欧阳修黄庭坚置身诗境要求:同学们请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思考: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作者的心情怎样?在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你的心情是……苏轼的心情是……要求:请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鉴赏。1、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我进山创造条件,使“我”心想事成。3、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诗人出发时的心情自然就是愉悦的。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野桃含笑”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野桃鲜花绽放的样子,“溪柳自摇”写出了西边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的姿态。3、两种景物都赋予了人的神态和举止,使山村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生机勃勃,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似乎在殷勤的欢迎诗人的到来。品诗人之“乐”1、乐于清新秀丽的山野美景2、乐于闲适安乐的农家生活3、乐于淳朴的民风人情。从熙宁五年至熙宁八年,苏轼通判杭州真正三年。于杭州通判实际上是在与王安石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放逐,苏轼创作此诗之时处于政治生涯的低谷。苏轼并没有消极地对待生活,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作为杭州的地方官,苏轼关注百姓的生存、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事上,在安民赈灾中坚守地方官的责任,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太平景象。4、乐在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思考:苏轼创作此诗之时并不是处在人生的得意阶段,恰恰处于政治生涯的低谷。然而为何我们从《新城道中(其一)》中读不出丝毫的苦闷与不平,反而觉得其中处处洋溢着喜悦与快乐?5、乐在人生态度和精神气度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人生的不平被转化为一种精神的独特体验:世界本有不平,人生亦有坎坷。然而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未必不能在每时每刻的应对中获得。人间无处无美景,无时无良辰,重要的是要用一种澄澈之心去创造,去构建。愿我们也如苏轼一般从容应对人生的惊涛骇浪。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