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引论—理论构建的基本依据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引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的主要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其他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其他地球科学本章结构§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2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一、超越增长理论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一、超越增长理论(Daly)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已经由“空的世界”走向“满的世界”。即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资源与消纳能力供给从无限性走向了限制性。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物质上封闭的生态系统下的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不仅存在最佳配置、公正分配,也存在最佳规模。因此,经济系统存在增长的极限,但发展没有极限。在生态系统供给有限性约束下,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超越增长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一、超越增长理论原理的解释:增长被定义为经济的数量性扩张,发展被定义为经济的质量性改善。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规模上的可持续、社会分配上的公平、经济配置上的效率三个原则同时起作用。一、超越增长理论对现行社会经济政策的修正:GNP指标包含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改进两个方面,混淆了二者的区别,鼓励了单纯性数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从长远看,应取消GNP帐户。人类技术进步应从偏好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到提高资源生产率。由于经济规模的限制,资源及其产品的公正分配和人口控制对提高全人类的福利变得更为重要。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资源环境利用外部性大小的差异,应减小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防止外部性的国际化。一、超越增长理论评述:由于区分了数量扩张和质量改善的不同,是其使其提出的发展途径具有可操作性。最佳规模概念的提出,对现行发展理论具有革命性改变。如何改变现行发展理论尚有漫长的道路。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的基本概念人造资本(Man-madeCapital)—通过人类劳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自然资本(NaturalCapital)—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可供人类享用的自然财富。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人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了人的体力、智力和能力等。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基础,它包括社会中的体制、文化、组织、信息等。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原理:根据布伦特兰的经典定义,实现由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构成的社会财富的代际转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人均社会财富总量不减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均社会财富总量不减少且各类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不低于最低安全标准(阈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代际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弱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但不考虑资本结构即不考虑各类资本各自量的变化时,国家或区域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中等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同时考虑资本结构即各种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都有一个下限,资本存量不能低于这一下限时,国家或区域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状态。强可持续发展:当总资本量不减少,同时各种资本(特别是自然资本)都不能减少时,国家或区域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准则的解释:弱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完全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远离最低安全阈值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很大。中等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不完全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与最低安全阈值尚有距离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中等。强可持续发展,隐含了各类资本完全不替代和自然系统状态逼近最低安全阈值的假设,发展的生态风险较小。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关于最低安全阈值:定义:地球生态系统状态发生突变的临界点。基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的最低安全阈值,学术界尚无定论,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难点之一。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的最低安全准则: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2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二、社会公平理论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四、人地关系原理一、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资本(含资源)投入科技进步贸易经济体制一、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原理:通过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表明,科技进步是工业化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测算模型:GV=GA+βKGK+βLGLGV—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A—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增长的贡献,被定义为:GV-βKGK+βLGL),GK—资本的增长率,GL—劳动的增长率,βK—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表示资本投入每增长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比βL—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表示劳动投入每增长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比。设定:βK+βL=1。一、经济增长理论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教育提升知识进展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美国1948-1976年广义科技进步贡献:教育提升:14.6%知识进展:39.6%资源配置:10.4%规模经济:11.8%合计:76.4%一、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比其它国家拥有更高(或更低)的生产率,它仍然可以和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它们拥有比较利益(较高的相对效率)的产品,那么,贸易将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举例:①条件:美国: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1.5单位资源,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5单位资源;欧洲: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8单位资源,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10单位资源。总资源:美国:150,欧洲:1200。产品质量无差别。②判别准则:比较相对成本大小,相对成本小时,具有比较优势。美国食品/衣服:欧洲食品/衣服=1.5/5:8/10=3/81。比较地区食品交换衣服的交换比例食品生产食品消费食品出口(+)或进口(-)衣服生产衣服消费衣服出口(+)或进口(-)贸易前情况美国10/33030021210欧洲10/85050080800贸易后情况美国10/610040+60036-36欧洲10/6060-6012084+36贸易好处美国+10+15欧洲+10+4结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同于科技进步。一、经济增长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产权理论:能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产权、即竞争性或排他性的产权,是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因此,私有产权是其基本产权类型。市场机制: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机制,价格调节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从而,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经济资源配置问题。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使消费者和生产者个人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同时实现。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克服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保障收入分配平等,是基于市场失灵的政府经济职能。一、经济增长理论现行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由于漠视自然承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然资源开发能力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走势,忽视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型科技进步,致使经济规模逼近或超过自然承载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导致为利润而生产倾向,偏离了为生存而生产的本质,形成了不可持续的高消费模式和资源浪费的生产模式。二、社会公平理论适度人口规模原理定义: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国家或区域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资源适度人口: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以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资源适度人口研究以FAO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最具代表性,实际内涵是最大人口承载力。石玉林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资源适度人口为9.5亿,最大承载力为15-16亿。二、社会公平理论生态适度人口:在一定技术和生活水平条件下,持续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时的人口规模。加拿大学者威克纳格尔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方法,他以大气圈中温室气体含量已到最低安全阈值为假设条件,测算生态适度人口。2003年全球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适度人口二、社会公平理论经济适度人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达到人均产出最大值的人口规模。1980年,中国社科院田雪原、陈玉光从经济发展角度测算了中国经济适度人口数量为6.5-7亿。二、社会公平理论收入差异的倒“U”理论:个人收入的长期变化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发展水平收入不平等度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①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现代部门与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收入差异扩大;伴随二元经济转型的完成,收入差异缩小。②发展早期,由于资金缺乏,通常选择不平衡发展战略,现代部门内部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收入差异扩大;发展后期,转为平衡发展战略,收入差异缩小。③经济发展早期,区域差异扩大,导致国家内部同一部门收入差异扩大;发展后期,区域差异缩小,导致收入差异缩小。④发展早期国家以效率优先为导向,后期以效率与均等兼顾为导向。二、社会公平理论区域差异的倒“U”理论:工业化过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当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区域差异将随着总体经济增长逐渐缩小。发展水平区域不平衡度二、社会公平理论原因:①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不发达区域的具有一定技能、企业家精神及教育程度的青年劳动力流向发达区域。②发展的初级阶段,稀缺的资金由不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③初级阶段,国家发展目标在于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限度增长,国家投资与政策将偏爱发展条件优越的发达区域。④初级阶段,区域之间连锁效应缺乏,发达区域的波及效应传播很难,无法带动不发达区域。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的权衡理论:效率优先,不求均等:在市场经济中,最大的均等是机会均等,而机会均等要以自由的存在为前提。用政治或法律来限制一些人获得资产或减少一些人的资产的办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均等优先:国家要把收入均等化目标放在首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效率与财富分配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二、社会公平理论均等与效率权衡:建立在均等理念上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与包括经济因素在内的人的尊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尽管效率是反均等的,但市场是个无可辩驳的高效生产组织者。所以,人们只能在效率和均等之间权衡。权衡的基本原则是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均等。权衡政策:以市场机制保障效率,以收入再分配机制促进均等二、社会公平理论现行社会公平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差距:收入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倒U理论,均未考虑自然有限性的约束,导致差距过大具有了“合理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原理:生态系统对人类来说具有多种用途,主要包括提供物质产品、调节环境的稳定性、提供非物质服务和保障上述服务功能的基础物质能量循环。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弱及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其中,海岸带生态系统、陆地水域及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强。供给服务食物纤维木材燃料遗传资源自然药物装饰资源淡水调节服务空气质量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侵蚀调节水体净化与废物降解疾病调节病虫害调节授粉自然灾害调节文化服务文化多样性精神与宗教价值知识形成教育价值灵感美学价值社会关系地方感受文化遗产娱乐与旅游支持服务土壤形成光合作用初级生产力营养物质循环水循环三、生态服务与限制性原理生态系统限制性原理:①受地球表层空间有限性制约,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生产量是有限的,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承载力的有限性。生物量时间环境承载力生物量净生长量全球陆地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图•②受地球表层空间有限性和生物进化历史的制约,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有限性和空间差异性。表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性。•③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