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学设计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张洪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悟岑参边塞诗“意奇语奇”的特点。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感知将士形象,体会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1.感悟岑参边塞诗“意奇语奇”的特点。2.分析诗人塑造的将士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盛唐时期,有两类诗比较繁盛。一是山水田园诗,一是边塞诗。如果将阅读恬静淡雅的山水田园诗比作品一杯香茶,那么阅读豪迈雄浑的边塞诗则如饮一杯美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举杯,同饮《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瓶陈年佳酿。板书:课题、作者套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假如你喝了杯酒,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酿酒的人呢?”但是,你我皆凡夫俗子,不能免俗。所以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酿酒师岑参。岑参(约715—770)江陵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同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并称“高岑”。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了解到调酒师概况,我们就要来讲讲这瓶酒了。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天宝十三载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期间。这期间,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播仙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内),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二、文本研习(一)既是美酒,又怎能一饮而尽,我们首先得轻嗅闻其香。正如阅读诗歌,我们首先要品味它的音韵之美。1.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断句,找出押韵的字。见、边、天,吼、斗、走,肥、飞,脱、拨,蒸、冰、凝,摄、接、捷虽然有师、割等字因为古今读音的变化,今日看来不能与前后诸字押韵,但整首诗读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2.全班齐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音韵。(二)初闻其香,进而我们可以浅呷一口,略识其味。正如阅读诗歌,我们先要整体感知。1.由诗歌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可知,这是战士出征前的壮行之诗,敌我尚未交战,但在诗歌结尾,诗人已料想封大夫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诗人伫立于车师西门便能等来捷报。诗人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是自吹自擂,盲目乐观还是有凭有据,绝非戏言?理由1:拥有的是威武之师。问题引导:如果这支威武之师进行的却是侵略他国的战争,诗人是否还会有这十足的把握?战争的性质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理由2:进行的是正义之战。小结:看来,拥有一支威武之师与进行一场正义之战是战争获胜的关键。(三)细品美酒在前,浅呷一口又岂能心满意足。下面就让我们痛饮三杯。1.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分析“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匈奴趁着草黄马肥之时入侵,金山西面报警的狼烟与敌人的骑兵进攻时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封大夫于是率军出征,讨伐来犯之敌。看到此处我有个小小疑问想请同学们帮我解答。思考:匈奴敢于进犯的底气何在?自认为占据天时地利,天时——秋天,战马草料充足,膘肥体壮;地利——恶劣的自然环境。2.这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析“君不见”至“随风满地石乱走”。思考: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找出这段话中的“奇语”,并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如“平沙茫茫黄入天”,写出了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象。“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苍茫壮阔。“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直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强劲与狂暴。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展示“米斗”的图片),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板书:场景——苍凉险恶昔日读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牛魔王交战的一段话,“那牛魔即驾狂风,跳离洞府,又都在那翠云山上相持。众多神四面围绕,土地兵左右攻击。这一场,又好杀哩——云迷世界,雾罩乾坤。飒飒阴风砂石滚,巍巍怒气海波浑”,已觉飞沙走石,险象迭出。今日读罢此段,始觉“此景不只天上有,人间也得几回闻”。清人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中说,“险绝怕绝,中夜读之,毛发竖起。”现在是白昼,不知大家能不能读出宋宗元的感受。女生齐读,男生点评。男生齐读,女生点评。教师点拨,重读“吼”、“乱”,“大如斗”读出夸张的意味。3.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分析“将军金甲夜不脱”至“幕中草檄砚水凝”。分析将军形象“将军金甲夜不脱”——将领夜不解甲,随时准备上阵杀敌,警惕性如此之高看来敌人偷袭是没有希望了。“金甲”可否换成“铠甲”?不能。“金甲”刻画了将军威风凛凛的外在形象。此处倒有一段描写可对“金甲”作一补充。金盔金甲淡黄袍,五股攒成绊甲绦,护心镜,放光豪,狮蛮带,扎得牢,鱼榻尾,把档套,五彩战裙把膝盖绕,红中衣上绣团袍,狼皮子战靴在足下套。胯下马名黄膘,日行一千任逍遥,踏山梁如平道,恰似云龙入九霄。往脸上看是黄面貌,鼻直口正颧骨高,天庭宽,地阁饱,微有墨髯挂嘴梢。金装锏手中摇,上阵临攻锏法妙,晃三晃,摇三摇,兵见愁,将见跑,五虎上将命难逃,背弓带箭逞英豪,威风凛凛煞气高。“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细节描写,将军胯下宝马良驹在如此寒冷的秋夜却跑得大汗淋漓,说明行军环境的恶劣;行军的急速,正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也可看出将军身先士卒。“幕中草檄砚水凝”——帷帐之中,纵然砚水凝结,却依然在起草声讨敌人的战斗檄文,说明行军环境的恶劣,出战的迅疾以及有条不紊。分析士兵形象。“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可否改为“半夜军行人马喧”?不能,“人马喧”便不能表现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看来,声音太大了不行,那能否改为“半夜军行悄无声”?不能,半夜行军,摸黑前进,顶风而行,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夜间行军却兵器碰撞只因天气极端恶劣,无法避免。小结:通过这六句诗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他们于恶劣的环境中半夜行军,不畏艰险,威武雄壮,将领身先士卒,部队纪律严明,这样的军队定能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板书:军队——英勇顽强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这支军队起到怎样的作用?板书:衬托(四)咂摸美酒入口,齿颊余香,细细咂摸,回味悠长。1.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与岑参的是有何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昂扬的战斗精神。2.隋唐以前,一部分匈奴已经投降内迁定居,另一部分匈奴则向西迁徙,因此唐代已无匈奴威胁,那为何仍称来犯的少数民族为“匈奴”,明明封大夫是唐朝将领,为何又被称为“汉家大将”?《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任文京《河北学刊》2003年3月第23卷第2期(五)总结读诗如品酒,轻嗅感受音韵之美,浅呷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细品赏析形象、技巧之美,咂摸进行比较阅读,质疑探究。这样才能领略个中滋味。学生齐读。板书设计: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场景——苍凉险恶军队——英勇顽强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