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萨特《紧闭》之探讨《禁闭》是一部独幕剧,主角只有三个罪人,政论文作家加尔散、邮局职员伊内斯和家庭主妇艾斯戴尔,再加上侍从一共四人。戏剧的背景设在地狱,但是与主角的想象不同,地狱没有各种刑具,也没有火焰,更没有行刑人。有的只是一间第二帝国打扮的客厅、三张躺椅、一座青铜像,和一盏永不熄灭的电灯。主角三人相互迫害又互相需要,最后它们才发现原来地狱根本不需要什么刑具和行刑人,因为他人就是地狱。戏剧的场景设在地狱的密室之中这个密室是不属于人间的,三个刚死的人,虽然还能部分看见人间发生的事,但是已经不能再采取行动来改变什么。这就是剧情发生的背景和前提:没有行动,只能通过别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加尔散是个逃兵,还曾在家中与其他女人同居,借以折磨他的妻子;伊内斯是个女同性恋,霸占了她表哥的妻子并设计谋害了她的表哥;艾斯戴尔是个色情狂,曾经和一名男子有染并产下一女。后来艾斯戴尔将女儿溺死并导致了情夫的自杀。萨特之所以要这样做,暗示的是人类在自由状态下所体现的“眩晕”和“焦虑”状态。人类在绝对自由中无法依据任何东西做出选择,由此会产生这种状态。萨特借此要说明人类是绝对自由的,并由此营造出人生的虚无感并强调人生选择和“存在先于本质”。伊内斯紧贴在艾斯戴尔背后向她提问题,而艾斯戴尔则面向加尔散回答问题,仿佛就像加尔散对艾斯戴尔提问一样。首先这个站位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三人这样的位置关系体现了三人的关系。伊内斯站在艾斯戴尔背后,意图控制艾斯戴尔;而艾斯戴尔面对加尔散则象征艾斯戴尔希望获得加尔散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肯定自己是个美人;而表面上加尔散不拒绝艾斯戴尔的美色,实际上他需要的是艾斯戴尔背后的伊内斯,因为只有伊内斯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加尔散并不需要艾斯戴尔。这里用一种形象的方式诠释剧中加尔散的一句台词:“我们像旋转的木马似的一个追逐一个,永远碰不到一块去。”三人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三角关系,每个人都是追逐一个而排斥另一个,追逐排斥自己的人而排斥追逐自己的人。萨特的《禁闭》中包含了大量的人学内容:①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就是说,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那么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如剧中三人都是罪人,都是败坏与他人关系的原因,就必须承担责任,遭受地狱的惩罚。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评价),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固然重要,但也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不能当作自我评价的最高裁决,更不是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凡追求他人赞美自己的人,必然陷入精神痛苦之中。如加尔散是如此,伊内丝是如此,艾丝黛尔也是如此。③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自己也是自己的地狱。人生道路上每出差错,大家很容易去找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和他人的原因,往往不去找自身的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常为人们所忽视。如艾丝黛尔是如此,伊内丝是如此,加尔散更是如此。我想任何人在选择了人生价值之后,在到达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过挫折的,关键在于敢于冲破可能失败的观念,能够以行动来体现自己的选择,可能最终遭到失败,毕竟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生活过、行动过。即便失败那也不能叫“失败”,那只是暂时的“没有成功”。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观点,我明白了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不要去相信自己就没哪个命,不要去相信自己就天生比别人弱.”要相信人生是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自己就是“上帝”。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萨特在《禁闭》同时反映了他自己关于自由的学说.他所谓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体现的是人格的尊严和独立的思考。我想这些思想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为人处事方面也有一定的启发:有时候,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过分看中别人的感受,过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为了讨好别人牺牲自己的尊严,抛弃自己的追求,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如果我们放弃了自我选择,过于依赖别人的目光,把它作为评判、认识自我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剧中人的困境,成为一个活死人。因而,在此,萨特再次用存在主义的理论为我们指出了自由之路,那就是人的自我选择。萨特告诉我们可以试图超越环境的限制,努力寻求个人价值。是萨特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给了我们坚决和勇敢!;有时候,我们则过分看中自由,忽视了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萨特的《禁闭》启示我们自由决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自由.我们的自由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不得有违法律,道德和有碍于他们的自由,这样的自由才算是自由。否则,自由根本无法保障,根本无自由可谈!《禁闭》讲述了三个进入地狱的人被分到了同一个房间里的故事。三个生命终结但灵魂未死的角色在地狱密室相识,彼此设防戒备。他们的真实面目暴露后,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形成了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的关系,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人为何成为人,人生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人生本无意义,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借口。可是我们又不愿像犬儒主义者那样生活。在如今一个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究竟为何?这种人生的紧张悖谬总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直至灭亡,并不会因为我们不去考虑它就使它不存在。我们总对那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伟人报以敬意,但却又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恬然自居。究竟我们为何而存活?人的意义、目的、价值究竟在何处?此刻,我想到了海德格尔的话,“对神秘保持虔敬”。让人生永远处在“在路上”的状态,不断反思,或许正如萨特所说,“人除了自我塑造外什么都不是”,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有意义的。倘若人真能摆脱惯性拥抱超越性,真的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何尝又不是活出自我呢。这种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这是一个紧张的悖谬,这是让人类保持审慎与虔敬的基础,这是让人类保持智慧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