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excel函数运用》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系统部分:(1)大纲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要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长期收益。Excel的相关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知识点之一,而函数的应用是Excel中的重要特色功能,学生掌握了有关函数的操作,可以将它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中。(2)教材分析教材选择: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第三部分Excel电子表格系统项目15《公式和函数》中的任务2“函数”。项目13为基本操作,项目14为数据的输入与编辑,项目15是在完成表格基本操作以后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该项目内容计划用3节课来完成,本次课是其中的第2节课。对之前的第一节课公式的运用有承上的作用,同时对后面第三节课公式函数综合应用有着关键的启下作用。教材处理: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相结合,将本次课的实际案例修改为学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数据表,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提高,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用成绩表和工资表,让学生在做题目的同时能感受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为本次课增加了德育功能。在讲授过程中,将教材中内容拓展至双重IF函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讲授,这样做的理由是:以后学生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类函数的应用,有必要让每个学生掌握。(3)学生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专17秋食品专业班学生,该班共31人,近四分之三为女生。她们的年龄在18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参照以往各届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学生毕业后不少是从事文员工作的,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升函数在工作中的使用,以工作中EXCEL函数的应用展现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很高。学生已掌握Excel公式的编辑和使用,有一定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4)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就业时能熟练使用excel完成数据表统计的要求,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SUM、AVERAGE、IF函数的应用技巧,在教师设置的任务背景下,熟悉学校数据库表的使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独立完成的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SUM、AVERAGE、IF函数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它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5)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教学大纲中对函数的要求,以及学情分析的情况,制定出本节课重难点内容:教学重点:SUM、AVERAGE、IF函数的参数设定和使用;教学难点:IF函数的参数设定和使用。(6)教学策略教法:考虑到教材是针对电大学生在机房上课这一教学环境设计的特点,结合学校各种工作表管理的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该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的特点。学法:观察法、模拟法、自主完成学习法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和难点内容理解透彻,再结合模拟学校工作场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例操作。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7)教学用具理实一体化教室,Excel课件、信息技术考核系统软件。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讲授提出任务背景:假设我们现在要计算出某个专业总成绩的平均成绩。请学生在“某班学生成绩表”中计算出每位同学总成绩的平均成绩,引出函数的概念。(2分钟)(1)学生利用公式动手进行计算,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学生感到记录太多,利用手工反复计算很不科学。通过提出和上节课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发现已学过的知识并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引出函数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利用的函数SUM、AVERAGE、IF。以SUM函数为例,介绍该函数的参数的设定方法。IF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进行逻辑运算。AVERAGE的使用参考SUM函数。演示:利用函数计算“某班学生成绩表”中需要计算的总成绩及平均值(5分钟)(1)学生肯定愿意用更科学的办法——函数完成,并对其表示出较大的兴趣。(2)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说明、思考SUM、AVERAGE函数参数的概念,。采用首次听说的功能——函数可以快速地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所学:要求学生参考老师的演示对“某班学生成绩表”进行计算。(5分钟)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两个函数统计表格内的数据。同时让他们自己探索SUM和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可以利用自测系统重复学习。将讲授阶段的知识点巩固,同时学到函数参数的设定方法,起到授之以渔的目的。项目讲学提出一个项目:任务背景:假设你就职于学校办公室,需要对在职人员的数据档案进行统计。制定项目的工作计划:老师只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请同学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工资表”(5分钟)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说明、思考IF函数参数的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任务实施让学生依据刚才老是讲述的知识点,完成对工作表的操作。延伸出另外一张“成绩表”,利用IF函数对“成绩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工资表”和“成绩表”中数据的统计,在该过程中使用自测系统进行单题评分。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着重提醒:中文字段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标点符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过程控制促使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在学生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协助有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8分钟)学生在实施自己的任务时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函数的参数的设定、函数的字段设计不符合规范等,然后向老师咨询。通过老师介入指导、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完成任务。评估总结评分成绩展示,由自测系统进行准确性评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分析解读(3分钟)促进学生对结果、学习方式和对自我评价的能力知识迁移引出下一节课的知识:在“某班成绩表”这个项目中统计出系别是计算机,总成绩大于100的学生总数,从而引出高级筛选(2分钟)学生思考向第三节课迁移,起到启下的作用。课后作业操作题:请每位同学依据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完成课本P154的任务3。结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所学的函数应用,完成任务3的项目体验,巩固对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板书设计四、教学评价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共3个表格,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表格的数据进行准确统计,评价表如下:个人评价表优秀一般需改进自评师评知识技能(20分)吸纳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能熟练掌握SUM、AVERAGE、IF的用法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基本能掌握SUM、AVERAGE、IF的用法不能理解函数的用法,计算机学习能力较差。创新能力(20分)善于动脑、有创新意识能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见、有独到的见解,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处理各种问题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欠缺情感态度(10分)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有积极向上的情感,能较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积极,在老师带动下勉强能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等级要素成果展示(30分)单题自测评分准确无误单题自测评分在4分及以上单题自测评分在3分及以下操作能力(20分)能动脑、动手,熟练掌握操作步骤能动脑、动手,基本掌握操作步骤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操作步骤不熟练五、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