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内容简介•中风病概述•中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风病的辨证论治•中风病的其他治法•中风病的调摄与预防中风病的定义•病因病机: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首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发病特点: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年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中风病的对应的西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古代文献中关于中风的记载•《伤寒论•太阳篇》中的“中风”:系外感表证•元代王安道提出的真中风和类中风•真中风:外界风邪突然伤人所致,多具六经形症•类中风:肝阳上亢,化风化火,夹痰夹瘀没有六经形症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是基础,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或气候骤变等多为发病诱因。•在此基础上痰浊、瘀血内生,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脑髓神机受损而发为中风病。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病机:•发病:缺血性中风多在安静或睡眠状态发病,多呈渐进性加重;出血性中风多在活动状态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短时间内达到高峰;•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病性:属本虚标实。•病势:病势转归和顺逆。•病机转化:病机转化迅速是中风病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中风病的五大主症•神昏:•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重者:昏愦不知。可伴有谵妄、燥扰不宁等症。起病时即可见神昏,或起病时神清,3-5日后渐见神昏•半身不遂:•轻者: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肢体完全瘫痪。多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也有单个肢体力弱或瘫痪者。瘫痪肢体可表现为强痉拘急或松懈瘫软。•口舌歪斜:•伸舌时可歪向瘫痪侧肢体或健侧肢体,可见病侧口角下垂,常伴流涎。•言语蹇涩或不语:•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患者自觉舌体发僵,重者不语。•偏身麻木:•一侧肢体感觉减退,甚或麻木不仁。有的表现为一侧肢体疼痛,或发凉或酸胀感等异常感觉。中风病的其他症状•类中风:•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疼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五大主症为主要表现的中风病相当于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脑卒中,类中风相当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脑卒中中风病的其他症状•根据类中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的区别,又分别命名为:•风眩:是指以突发眩晕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视一为二,坐立不稳,如坐舟车,还可兼有肢体麻木、力弱等症,病情较重者可直中脏腑而出现意识模糊。•风癔:是以突发舌强言蹇或言语不能,不识事物与人为主要特征;•风痱:是以突然出现坐立行走不稳、双手笨拙为特征;•风痹:是以突发一侧肢体剧烈疼痛为特征。中风病的预后和转归•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约有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风病的诊断(1)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2)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中风病的诊断(3)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即可明确诊断中风病的诊断•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起病即出现眩晕、视一为二、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等临床表现,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脏腑而出现神志昏蒙中风病的诊断•病期诊断•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中风病的诊断证候特征:•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在中风病主症的基础上各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如下:•风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火热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红绛,舌苔黄而干等中风病的诊断•痰证:口多黏涎或咳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苔腻,脉滑等•血瘀证:头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肢体瘫软,二便自遗,脉沉细无力等•阴虚阳亢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盗汗耳鸣,咽干口燥,两目干涩,舌红少苔或无苔等中风病的鉴别诊断•痫证:痫证以发作性神昏,面色苍白、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昏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中风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厥证:厥证以突然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中风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中风病的鉴别诊断•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性加重;少数患者即可急性起病,但多表现为双侧肢体无力,与中风病之半身不遂不同。辨证论治•中风病辩证思路•中风病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多转化为气虚、阴虚或兼有痰、瘀。•中风病证候演变迅速,应注意证候的动态时空性特征,根据病程进展的不同时点,辨别出相应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特征,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判断预后。辨证论治•治疗思路:•及早治疗中风患者是减少病死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应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强调辨证论治指导下的综合治疗。•提倡康复措施早期介入。•注意调摄护理•治疗原则:分期治疗•急性期的治疗•恢复期的治疗•后遗症期的治疗康复训练•中风患者,在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方法的介入,但需注意康复方法的选择。•中风急性期患者,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于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于意识不清或不能进行自我运动者,为预防关节挛缩和促进运动功能改善,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对于意识清醒并可以配合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及抑制肢体痉挛的训练等。西医康复训练的方法•Brunnstrom分期1-2期: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势。•Brunnstrom分期2-3期:多做从协同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运动,可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Brunnstrom分期3-4期:进一步强化上肢支持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扩大手指的伸展范围。并尽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手•Brunnstrom分期4-5期:促进肢体各关节空间的支持性。•Brunnstrom分期5-6期:多做以提高肢体运动的速度、准确性以及运动的耐久性的动作。康复训练•针对偏瘫的其他方法:•针对偏瘫恢复的中药治疗,多选择养血柔肝、舒筋缓急的药物。•在中医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进行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痉挛。•中药煎汤熏洗,直接作用在患者肢体,有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对缓解痉挛同样有很好的疗效。调摄与护理•护理方面•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情况•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对中风后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的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拍背,雾化治疗,鼻饲竹沥水等•皮肤护理:防止褥疮饮食调摄•中风患者饮食宜清淡;•昏迷病人可鼻饲流食;•热症者宜用甘寒之品,忌食辛香燥烈之品•痰证者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气虚者宜食用益气健脾之品;•阴虚者以进食养阴清热的食品为主。预防-未病先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中药防治•对于素有心悸、眩晕、消渴、头痛等病证者应积极治疗,预防中风的发生。•如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等肝阳上亢症状者,可予平肝潜阳法,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若见头晕、头重或头昏沉、口中粘腻、舌苔腻、舌质紫暗等痰瘀内阻者,可予化痰通络法,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以头痛、手足麻木、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为主要表现者,宜活血通络,以血府逐瘀汤加减。预防-既病防变•辨证论治•中成药防治•饮食指导•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小结•中风病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及早治疗中风患者是减少病死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强调辨证论治指导下的综合治疗,并采取分期治疗的原则•注意调摄护理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分期治疗•急性期的治疗•恢复期的治疗•后遗症期的治疗急性期的治疗•病情特点:发病3天以内往往病情变化迅速,1周之内病情仍可继续加重•治则治法:•中经络表现为风痰阻络者,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法。•中脏腑•痰热内闭清窍者,以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为法,腑气不通者及时通腑泄热;•痰湿蒙塞清窍者,以涤痰开窍为主,兼有气虚者需及时扶助正气。急性期的治疗•发病1-2周神志转清者可按照中经络辩证论治,以化痰通络为主。缺血性中风可继续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治疗。•如风邪渐息,热象不明显,而渐显正气不足时,当注意尽早加用甘平益气之品以扶助正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注意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同时采用针灸治疗。急性期的治疗•中经络的治疗•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的治疗•痰热内闭证•痰蒙清窍证•元气败脱症•常见变证的治疗•呃逆•呕血中风中经络的治疗•风痰阻络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病机: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法半夏9g,白术9g,天麻12g,胆南星6g,丹参15g,香附9g,酒大黄6g中风中经络的治疗•加减:•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快或呈进行性加重,风证表现较为突出者,加入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以平肝息风;•若出现呕逆痰盛、舌苔厚腻者,可加茯苓9g,陈皮6g,桔梗9g,或合用涤痰汤加减以祛痰燥湿;•痰浊郁久化热出现舌质红、苔黄腻者,加黄芩9g,栀子6g,瓜蒌30g,天竺黄6g以清热化痰;•若瘀血重,伴心悸胸闷、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9g以活血化瘀;•若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平肝清热。中风中经络的治疗•风火上扰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数•病机:肝郁化火,阳亢风动,风火相煽,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治法:平肝息风,清热泻火•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后下15g,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