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复句本节要点及要求:1.了解复句的定义,能区别单句和复句、复句和复句形式、复句和紧缩复句;2.了解复句的主要类型;3.能正确划分多重复句;4.能辨别和纠正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但结构上互不做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在结构上类似单句但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又称作“单句形式”。复句的分句之间一定有某种逻辑联系,没有逻辑联系的句子不能构成复句。关联法: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用关联词来表示。如:“只要有了人格,你就有了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意合法:分句与分句之间不用关联词。如:“起风了,把窗子关上吧。”“他不来,我去。”“他是上海人,我是山东人。”一般书面语多用关联法,口语中多用意合法。通过关联词可以明确分句之间的关系。关联词大多用连词来充当,也有少量副词,如:“也”、“有”等。关联词还有用短语来充当的,如:“还是”、“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关联词不同句子的意义就不同。如:只有努力拚搏,才能做出好的成绩。(必要条件复句)只要努力拚搏,就能做出好的成绩。(充足条件复句)因为他努力拚搏,所以做出了好的成绩。(因果复句)他即然努力拚搏了,就能做出好的成绩。(因果复句)如果不努力拚搏,就难以做出了好的成绩。(假设复句)如果张三不去,那么李四就去。(假设)张三不去,李四去。因为张三不去,所以李四去。(因果)只要张三不去,那么李四去。(条件)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在全句的末尾有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感叹号表示。分句没有独立的句调,不是独立的句子,但分句之间又不互相包含。也就是说,分句与分句不能组成主谓、动宾等句法结构。分句具有句子的形式但又不是独立的句子,所以叫做“单句形式”。同样的道理,一个复句在充当句子成分,处于被包含的地位而失去独立语调的时候,就叫做“复句形式”。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复句中的分句是一种单句形式,分句的构造与一般单句的构造基本一致,只是分句的单句没有独立的语调,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区分有三点: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主谓短语是常常做分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谓短语都是分句,它如果处于被别的句法结构所包含它就不是句子,而是句子的某个成分。例1.谁去都一样。(主谓短语作主语)例2.他记得你去年已经来过了。(主谓短语作宾语)例3.他身体很结实。(主谓短语作谓语)例4.我们要去英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主谓短语作定语)以上的主谓结构只是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并不独立成句,也不被包含在更大的句法结构里,所以上面的句子都是单句。例5.我清楚地懂得,即使我不去他们也是会去的。(“即使……也……”虽然是复句的形式,但在句中作宾语,也没有被包含。)例6.内容好而且旋律美的歌曲是大家欢迎的。(有关联词“而且”但这里是做句子的定语。)2.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关联词有三类:(1)连词在复句中连词只起关联作用,没有语法功能。(2)副词既做句法成分又起关联作用。如:“只有……才……”“只要……就……”。(3)某些独立成分和固定短语如:“反之”“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使用关联词有两个作用:第一,有些句子不用关联词就无法联系起来,造成语义关系不明确。例1.(无论)我到了哪里,我都想念故乡。例2.(即使)他给我金山银山,我也不稀罕。第二,可以把分句之间复杂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清楚。例3.(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困境,(那么),(即使)心里不愿意,(也)会考虑我们的要求,(除非)公司不批准;(而且)(只有)在他们同意以后,我们(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3.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形式标志但要注意分清是“句内停顿”还是“句间停顿”,有些单句句内的成分比较长,也会用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如:例1.那些刚进校的大一新生,都喜欢背个大书包。(主语停顿)例2.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几个移动的身影。(方位短语作状语的停顿)例3.到了苏南以后,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停顿)例4.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给我的。(动宾间停顿)例5.我从来不曾忘记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疼我爱我的父老乡亲。(长宾语之间的停顿)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往往用逗号或分号。例如:例1.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联合短语作谓语)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并列复句)例2.他走过去关上门。(连谓短语作谓语)他走过去,关上门。(顺承复句)三、复句和主语充当复句分句的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非主谓句没有主语,如:一阵铃声,上课了。(两个分句都没有主语)分句是主谓句的,自然有主语。主谓句的主语有时候可以省略,而是否省略应根据语言环境决定。一般有以下情况:1.分句主语相同时,有三种情况:(1)分句主语全出现,这种情况是对主语的强调。如:爱,需要艺术,爱,更需要才能。我们不能死,我们得活着,我们得跟他们斗。(2)承前省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省略。如: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红山之巅,()是藏传佛教的圣殿。范博文又慌慌张张地坐起来,()看着林佩珊,()不明白为什么她突然要回去。(3)蒙后省前一分句的主语蒙后一分句的主语省略。如:()作为建筑群,布达拉宫堪称是一流杰作。()听说爷爷回来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看着大家那样辛苦地劳动,老通宝觉得身上更热了。分句主语相同时的一般都会省略,以省为常,如不省,倒是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通常为强调。如1)中的句子“我们不能死,我们得活着,我们得跟他们斗。”主语相同但没有省略,就是为了强调主语。另外,汉语很灵活,分句主语也可以承前面其他句法成分而省略。如:我也做过这种工作,()不算太难。他身旁站着一个又瘦又黄的女人,()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她买了一件大衣,()是羊毛的。上面这几个句子,后一分句的主语都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而省掉了。又如: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丝毫也不能自满。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掉了。2.分句主语不相同时:一般要求主语都出来。如:优点展现得越充分,缺点也往往暴露得越多。这个情况很重要,()得马上打电话向上级汇报。这个句子后一分句省略的主语得依靠语境来确定。当后一个分句是自述性的就省掉了主语“我”;当后一个分句是祈使性的就省掉了主语“你”。③他是我的一个本家,(我)应该叫他五叔,(“他”或“五叔”)是一个身体壮实的老人。四、意合法有些复句没有关联词,完全依靠语序以及前后分句的语义制约构成复句。例1.老虎没有虎性就不吃人了,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相同形式构成并列因果复句)例2.教授拆开信,匆匆看一眼,放进公文包里了。(用后续分句省略共同主语构成顺承复句)例3.潮州有韩公祠,祠后有山曰韩山。(用首尾同词构成顺承复句)例4.起风了,把窗子关上吧。(用前因后果,表示因果复句)例5.他不来,我去。(用前面的条件,构成条件复句)(一)联合复句1.并列复句2.顺承复句3.解说复句4.选择复句5.递进复句(二)偏正复句1.转折复句2.条件复句3.假设复句4.因果复句5.目的复句五、复句的类型并列关系(既…,又…/也…,也…/不是…,而是…)顺承关系(首先…,然后…/…,于是…解说关系(多不用关联词,偶用:…,即…/…,就是说…)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与其…,不如…)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尚且…,何况…)复句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也…)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偏正复句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即使…,也…)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目的关系(…,以便…/…,为的是…/…,以免…)联合复句▲部分复句应注意的问题1.并列关系与顺承关系的区别:并列关系各分句之间平等并列,可以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几件事排在一起。顺承关系强调时间先后,呈鱼贯式排列。如:★他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在认真思考刚才的问题。(并列)★他先收拾行李,突然想到刚才的那个问题。(顺承)★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并列)★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并列、顺承)2.选择关系“或者…,或者…”用于陈述句;“是…,还是”用于疑问句;例如:这次春游,我们或者去白云山,或者去帽峰山,还没有决定。这个句子实际包含着什么都没有决定?因此应该说成:这次春游我们是去白云山,还是去帽峰山,还没有决定。3.递进关系一个分句比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一步,或更难,或更容易。递进又分为几种:(1)同方向递进他不但没有到过外省,连县界也没出过。(范围越来越小)(2)反方向递进过去我们叫他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从“不生气”递进到“摸着胡子乐”。“摸着胡子乐”与“生气”是反方向的。又如:李大爷不但没有一丝笑意,脸色反而严肃起来。“没有一丝笑意”接近“严肃”,但还不等于“严肃”。前句用“不但”引出“没有一丝笑意”,似乎这是违背常理的,后句在这个有违常理现象的基础上,把意思推进一层。从“没有一丝笑意”递进到“严肃”。“严肃”与“笑”是反方向的。(3)极限递进一年以后,我不但要让全村人有饭吃,而且要比邻村人好,甚至更好。“甚至”是极限递进的标志。(4)反问式递进(又叫“衬托递进”)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有时,后一句用“何况”呼应,构成反问句式用来加强句子意思。有时后一句使用陈述句含有讽刺意味。如:老年人热情那么高,何况我们青年人呢?城里尚且买不到,乡下她哪里又能买得到手呢?他北斗星都找不到,还想当天文学家呢!(后一句是含有讽刺意味的陈述句。)4.条件关系其中的“无条件”句,虽然不讲条件,但也是无条件的条件,即某一个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不随条件而转移。如:大伙儿无论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谈。无条件句的前一分句里有构成条件:要么有疑问词(表任指)、或者两项以上的条件、或者用“‘多么’(多)+形容词”的形式,否则句子不成立。例如: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那里的环境。前句有“哪里”疑问词,表示任指(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将它换为“那里”,整个句子就不成立了。又如:无论成与不成,明天一定给你回话。(前面是并列的两项)无论困难有多大,也吓不倒他。(前句有“多”)5.假设关系偏句提出一个假设的情况,正句为随着这个假设情况而产生的结果。关联词语一般是:“如果…,那么…。”或“即使…,也…”。“即使”所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如果”所表示的情况可以是假设的,也可以表示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例如:即使跟我没有关系,我也要管。“跟我没有关系”是假设的。如果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么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身了。“如果”后是已经的事实,后面是推断。6.因果关系注意推论因果。关联词语用:既然…,那么(就、也)…。前一句提出已成为现实的或已肯定的前提,后一小句根据这个前提推出结论。如:你既然同意我们的意见,那也签个名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我也不反对。对于复句的关系,用不着一一去死记硬背,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凭着多年的语感,我们可以判断其逻辑语义关系。实在有点不清楚的,就记几个最常用最典型的关联词语,在需要分辨的时候,用典型的关联词语去替换分析是不难作出判断的。六、多重复句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①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②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③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④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