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恭达罗作为印度古代下层妇女的代表,是世界文学史上塑造得极为成功的,屈指可数的妇女形象之一。沙恭达罗温柔美丽,天生丽质,具有朴素的外表和自然美。“这个妙人儿即使穿的是树皮衣裳仍然动人”,蜜蜂在花丛中采花酿蜜,竟数次往她粉脸上飞扑。沙恭达罗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真挚纯洁的感情。她对养父母非常孝敬,与女友相亲相爱,把蔓藤当做自己的同胞妹妹,把失掉母亲的小鹿看做自己的义子,替扎破了嘴的小鹿抹油,给它喂水;她爱郁香的小茉莉花;爱富于生命的长春藤,所以当沙恭达罗要离开净修林时,森林里的草木鸟兽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眷恋:小鹿吐出了满嘴的达梨薄草,孔雀不再舞蹈。蔓藤甩掉褪了色的叶子,仿佛把自己的肢体甩掉。那野鸭不理藏在荷花丛里的叫唤的母鸭。它只注视着你,藕从它嘴里掉在地下。这几句诗被认为是《沙恭达罗》中最好的诗,深得印度人民及各国的读者的喜爱。它表现了沙恭达罗和大自然之间和谐的感情,也表现了沙恭达罗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沙恭达罗和自然环境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沙恭达罗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她作为净修女,言语行动受到种种礼法的束缚,但是,当爱情来到她身边时,她又敢于冲破净修林的清规戒律。当豆扇陀要离去时,她假装被嫩spanclass=GramE拘舍草刺伤了脚,树枝挂住了衣服,回眸给豆扇陀一个多情的秋波,勇猛地迎接了他的爱情挑战。此后,富于情感,忠于爱情的沙恭达罗与豆扇陀私订终身,不经双方亲属的同意用“干闼婆”(自由恋爱)的方式结了婚。一个净修女在婚姻上的自主追求,表现了她对爱情的非同凡响的执着和勇气。豆扇陀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奴隶制小国统治者典型。他英俊健壮、孔武有力,在飞捷的狩猎中出场,“胳膊像城门的闩一样长”。奋战百头鬼怪阿修罗,充分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的国君,在为协助天帝作战而离开国都时,叮嘱他的大臣:“保护人民要用你的精力的全部”。他“关心臣民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当净修林被罗刹扰乱,无法进行苦修,两位仙人请求他保护时,他一口应允。他听从劝解,闻过则喜,驾车追逐奔鹿时,两个苦行僧求道:“你的武器用来拯救苦难,不能把无辜弑杀。”他立刻放下手中弓箭,向两个苦行僧鞠躬致歉。因此人们称颂他:“你手执王笏约束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你排难解纷有力量保护你的臣民”,你是“国王中的明灯”。豆扇陀作为一个君主,其思想、言谈和行为受制于他的湿婆教派的人生观;对女性的玩弄和占有也完全反映了奴隶主专制统治者的特权。迦梨陀娑一方面隐约地讽刺国王拈花惹草,玩弄女性,一方面又认真地描绘他对沙恭达罗的爱情。两人相爱后,沙恭达罗的女伴要求豆扇陀“不要使我们爱友的亲人为她伤心”。豆扇陀便像一往情深的普通人那样信誓旦旦。返回宫殿后,豆扇陀由于仙人的诅咒而忘却了与沙恭达罗的往事。当他见到千里寻夫的沙恭达罗时,虽为她的“千娇百媚”所倾倒,但仍庄重自持,不为她的美色所动,表明了他潜意识里对爱情还是专一的。豆扇陀一旦恢复了记忆,就责备自己是“无知的东西”,“心里悔恨得像火烧一般”,自责“为什么把我爱人拒在门外”。他精神迷乱无心理政和赏花,忘却了节日的祝贺,如痴如呆地看着沙恭达罗的画像,眼里盈满了泪水。两人再度重逢后,豆扇陀谴责自己“无情无义”,跪求沙恭达罗的原谅。有论者认为,豆扇陀作为封建帝王,对沙恭达罗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但纵使不能武断地说封建社会里不存在纯真的爱情,也不能认为帝王就不可能有爱情。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将唐明皇对杨玉环的爱情表现得酣畅淋漓。作为林加教派的信徒,豆扇陀很难在对某一个姑娘的感情上改变他的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因而作者要想通过他来赞美诚挚纯洁的爱情,的确很难得到目的。但在客观上,豆扇陀被描写成一个“情种”,毕竟还是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