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地区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和依赖,更加一体化的趋势。世界市场形成时间事件影响15—16C17—18C18C后中期—19C中期19C中后期—19C末20C初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破孤立、强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市场拓展,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对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破坏性:灾难,掠夺,屠杀,殖民地;建设性:冲击落后,传播先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近代化。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44-45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1945IMF世界银行成立1945WB“关贸易总协定”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1947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新的经济体系形成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二: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二战后出现的这一系列国际组织?稳定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美元拥有特殊地位,适应美国经济扩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注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1974年,西德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欧洲各国A.在国际关系中鼓励美国取得世界霸权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要求确立欧洲中心C.政治一体化成效巨大D.希望摆脱美国控制和联合自强的要求BD材料一:“通过互联网,几分钟内就有几千万美元在里面飞来飞去。”科学技术发展材料二: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指标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数量。如今,跨国公司的活动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总数量大约为6.5万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28万余家附属企业,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材料四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国际协调机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区域集团化冷战结束材料五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美协作的世界D.欧俄均衡的世界开始——发展——走向体系化、制度化——迅速发展——历程新航路开辟(1500年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C中期—20C初)两大体系三大支柱的出现(二战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90S初以来)二、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加速经济的发展;加剧贫富差距、利益失衡。世界: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65年20073001413280163040所占百分比70.538.141993年2311256618247536990262所占百分比78.964.28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1997年下半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马来西亚一位前副总理惊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3提供机遇(引进外资等);面临挑战(经济安全等)。机遇与挑战发展中国家: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经济全球化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推动力主观上的消极影响西学东渐民族民主运动新的生产方式新思想的产生客观上的进步影响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边疆问题(台湾、澳门)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人民受奴役《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师法夷人”说成是国耻,大呼“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但他要驳到的不只是几个守旧官僚,而是整个士大夫阶级。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态度(2分),这种态度产生怎样影响?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3分)态度:有主张向西方学习,只学“器物”;绝大多数官僚排斥向西方学习。原因:清政府腐朽愚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挨打。材料一2.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今中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当今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态度如何?并举例说明。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有何不同的影响?积极应对:亚太经合组织,WTO。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材料二: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胡锦涛《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材料三:迁善之助《日本文化史》记载,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出现穿戴追捧欧美式样,饭馆招牌上也写上英文,艺妓表演时也夹杂几句外文,以抢购消费外国商品为荣,鄙弃国产货等现象。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坚持全球化和多样化协调统一材料一: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针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趋势,“阻止全球化无异于阻止地球自转!”1970年1992年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时代趋势积极主动发达国家资本的扩张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趋利避害国际经济新秩序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瞩目,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A.中国入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C.中国入世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CB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北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D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