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学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锐角和钝角》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教材分析: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教学准备:CAI课件、三角板、圆形纸片、活动角及彩色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角师:小朋友,你知道南宁最近获得一个什么大奖?师:对,联合国人居奖,南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城市。出示出示南宁有特色的风景点和建筑物师:其实在刚才在图片中还藏着一个我们的老朋友,知道是谁吗?师出示找到的一个角,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角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师:你还能找到哪一些“角”?(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温旧导新)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一)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一一出现学生找到的角。(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的角!如果把这些角放在一起,你会分类吗?师:请小朋友拿出这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请选个代表说理由。1、生分类,师巡回指导2、学生反馈(有2种分法,一种是按照是否是直角来分的;另一种是按照直角的大小,分成比直角大或小三类)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啊?(当学生只有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老师这样引导)3、引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们想的跟数学家们一样,他们也把这样大大小小的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边说边画角)师:你认为这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师:数学家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师:那这一类的角呢?师:这样的一类叫做钝角(指着比直角大的角),钝角他比直角大。这就是角的三兄弟。(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从学过的直角入手,选取各种的角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通过比较、归类,使学生初步发现锐角、钝角与直角的区别;初步感知锐角与直角、钝角与直角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使学生初步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表象。)4、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角的三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吧。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角,先表示一个直角,再表示一个锐角。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啊?(张口变得小一点)师:你们变得锐角都是一样的吗?(锐角有无数个)师:现在仍旧用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在此基础上表示一个钝角,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啊?你能变几个钝角啊?你发现了什么啊?结论: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直角张口越小,就是锐角。师:那你能用一个符号表示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吗?(锐角〈直角〈钝角〉出示三个不能用肉眼判断出来的锐角、直角、钝角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三兄弟在吵架了,都吵着要做大哥,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帮他们分出大小?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用直角三角板去验证他们的大小。(设计意图:利用动手实践、使学生亲身经历利用直角三角板来判断锐角、钝角的过程。进一步明确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建立起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表象。)(二)活动体验,加深表象。1、做锐角和钝角。(1)用圆形纸片做一个锐角、钝角。(展示)(2)用你自己桌面上任何东西来做一个锐角、钝角2.找角。(1)从教室中找出直角,锐角、钝角。(2)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有这些角?(完成练习九第一题)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1、画角2、用三角板拼一拼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角,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啊?布置小制作:老师出示包含各种角的人物简笔画,并示范画。学生尝试画一画。边画边和小伙伴交流,说出画中用了哪些角。反思: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虽然是生活中的场景,但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太远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南宁有特色的景物——国际会展中心,青秀山等学生熟悉的景色。让学生通过对其中一幅景物的仔细观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角,引导学生去找角、分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打通了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做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使新知的学习变成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分类的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括概念-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锐角和钝角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构建的,经历了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洗礼,使学生把锐角、钝角的概念与已学的直角的概念纳入同一系统中,形成角的完整结识结构。3、在活动中验证,遵循数学的严谨性。活动化、个性化是课堂发展的重要的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练习九的第2题设计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有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出用直角去进行判断的方法。学生想出很多方法,如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用课本的直角、用白纸的直角等。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4、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设计一张圣诞贺卡。把本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同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备课环节上做到还不够充分,而且缺乏对课堂的应变能力,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有很多问题来回重复地问,在每个环节的小结语上过于分散,针对性和概括性不强。2、教师对于活动调控能力不强,有放难收,时间把握不好,导致超时完成授课任务。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