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一部热播的《乔家大院》,落日、高墙、秋千……镜头里弥漫着浓浓的黄土气息,回味了那个时代的商海传奇。山西的四大院落在外人眼中也可以算作一个三晋的奇迹,然而奇迹的缔造者并非仅仅这四个家族,三晋的大地上盛开的庄园大院就是个很好的见证,乔家大院只是作为一个代表。作为一名地道的山西人,我很骄傲我从那里走来,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一处有着相同气魄的常家大院,向来访者倾诉着她无尽的沧桑。明末清初,腰缠万贯、发达富裕的商人们发家后荣归故里,为光宗耀祖,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修建宅院。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的抱负,逐利四海的气概,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200余年,成为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世家。此时的九世常万殆、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宅第修建的浪潮之中。此时的建筑,无论在建筑规模上,还是建筑装饰上,在居民建筑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功能复杂,要容纳家族所有人员及仆人的一切日常起居活动,且组合单元均以四合院落为主,所以习惯上称为“大院居民建筑”。常家大院就是基于此基础而建立的,“乔家一座院,常家两条街”的说法就足以证实它的规模之宏大了。整个常家大院建筑群分布在南北、东西两条街旁,占地二百余亩,房屋1500余间,仅楼房就达40余幢。可惜的是目前仅剩余九个院落、六百余间房屋还基本完好,其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从残垣断壁中依旧可想像它当初的恢弘。凡是到过常家大院的观赏者,都会从那鳞次栉比的屋舍,相映成趣的楼厅台阁和天井花园之中感受到当年晋商的雄厚经济实力;都可从主题建筑中感到那种雄浑方正,而附属建筑又是那么的灵秀绮丽,还配有南国的园林,简直给这个北方庭院增色不少;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和梁、栋、栏上的彩绘,又向人们展示出清代建筑艺术的精美。然而这只是表象,常家大院的建筑群里蕴含着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那个时期山西的多数大院,都是外出的人们经商赚了钱陆续兴建起来的。然而常家大院却与众不同,它注重了一个“儒”字,号称中国儒商第一家。儒商结合,儒商相长,是常家大院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常家大院的主要特色所在。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底蕴,渗透在这大院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把“儒商”这一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常家大院处处洋溢着方正的儒学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在建筑物中轴线的固定不移上。宅第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贵和堂”。正院呈三进式,皆以方正的四合院为主体,在使用上充分展现了儒家礼仪中内外有别、上下有序的原则。就连室内陈设,也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观念。总之,舒展的建筑、敞阔的街道院落与园林中楼台亭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楹联匾额碑帖字画比比皆是,处处体现着儒商是假的儒雅之气。从整体的布局来看,常家大院讲究方位端庄,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传统中“辨方正位”的思想,以雄浑方正的主体建筑为主,每个正院均分为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篇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但其附属建筑却充分显示了南园建筑的“灵动”,使这座庄园在“方正”中浸透了“绮丽”。欣赏常家大院,首先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就给人以富丽华贵、宏大磅礴之美,让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屋舍还是牌楼,甚至亭阁都给人一种平衡和稳定之感,让人感受着那种传统的对称之美;虽然常家大院浩大,建筑数量众多,但是这众多建筑却有着整体的统一之美,而建筑整体于自然和人又有着一种和谐之美。再看建筑中的艺术性的运用更是匠心独运,画龙点睛:首先是里院中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砖墙美不胜收;其次是花园菜园贯通的甬道,曲折迂回,伴着各种奇花异草,风景优美;最后是每个院落中触目可及的雕刻和彩绘技术,造型优美,浑然天成,别具风采。一个建筑群体,一定要不断变换观赏位置,这样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画面。不难发现,常家大院虽然建筑复杂,但是却具有良好的空间延续性,不管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都能感到一种连续性,每个建筑都不是戛然而止,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只是一种均匀细致的过渡,大的方面院落之间有小门相连,屋舍之间有长廊相贯通,亭阁之间有小道迂回,小的细节之中也是各种护栏砖雕虽没有雷同,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其内在的联系,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常家大院在中轴线的贯穿之下,层层递进,有始有终,又有着迭起的高潮,呈现着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站在常家大院的高楼上,俯视建筑群,这些都可抽象成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实体,但却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尺度等造成一种意境。那建筑群中,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无不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就简单的屋顶,也是韵味十足,由高到低,由低至高,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续、交错、间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走进常家大院才更能体会到这种气韵与美丽。常氏宗祠就很据代表性,它高大宽广、气宇轩昂的门第,立着两根高高的旗杆,被后人称为山西民居第一祠堂。这绝对不是妄称,首先它的气势庞大,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步步登高,门厅正七开间,顶部饰五脊六兽,加上石围栏、旗杆、戏楼、正厅、偏厢、献厅、回廊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其次占地面积大,祠堂院落为长方形,东西宽约30多米,南北长70多米,东偏院占地近八亩,房屋八十二间,二院戏楼前还有近200平方米的空地容纳近千人看戏赏乐。然而它并非仅仅气势宏大,它的设计更让人望尘莫及。首先看祠堂前的八字型影壁,中间由240个书写各异的篆书“寿”字组成。其谐音为“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照壁两边是一鹿一鹤,鹤是长寿的象征,鹿则寓意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祠堂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高耸的旗杆,这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治安又家族中有人去的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树立这样的旗杆,享受这样的荣耀,而常家史上出现过四品以上官员46位之多,这个旗杆真是当之无愧。祠堂石围栏上的雕刻有暗八仙,八吉祥,抱杆石上也是各种吉祥图案,还有四头方狮子,既表达着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也有着四世同堂的寓意。祠堂大门为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正中悬挂着“常氏宗祠”大匾,左右各挂着“艺舟仪济”“乐善好施”,均为官府赠送,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文化经济上为国家做的贡献,也展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祠堂中有老槐树和松柏,暗示着“槐荫子孙,万代长青”。常家大院虽为北方庭院,有一处悬挂“静园”匾额的却颇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卷棚挑檐式大门,两侧“松狮”“梅友”小院,明柱卷棚的堂室,低短曲型的围墙,一边松荫如水,一边梅绽幽香,虽在方寸之地,但江南园林那宅园合一的特征尽显,是的一进入静园,立刻感觉到了与其他晋商名宅的区别所在。在静园之中,有适合高瞻远瞩的官稼阁,隔湖相望的是濒临湖岸,如榭如舫的听雨轩。各种各样的建筑无不美不胜收,展示着这座庄园昔日的风采。常家大院磅礴浩大,然细微之处亦是有板有眼,随处可见的雕刻便是最好的见证。大部分石雕作品,画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坐落有致,富于装饰性,题材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以柱础为例,形体上有方形、圆形、瓶形、四狮拖月形等,手法上虽然以浅雕为主,偶尔夹杂镂空、高浮,但就其图案来说,每组自成一种体系,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图案,或花鸟山水,无不生动活泼,刀法娴熟,线条明快,俊秀潇洒。还有众多的门墩石狮,无论体量大小,均威武、高贵而又憨态可掬,象征着威严和身份。还有丰富的砖雕技术,生动传神,富裕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在仕官儒商的辉煌顶点,常氏家族不惜工本建造了自己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创造出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鸿篇巨制,留下了中国建筑史上一处宝贵的文化财富。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