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之中的灯李敬泽1.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4分)答题思路:(1)“垒”的繁体字写法的含义;(2)刘亮程办“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的意义;(3)两者的相同(相关)之处?(4)文本具体位置②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的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这个“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着草木和作物。③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天,贾平凹老师就获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1.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4分)(1)作者释“垒”的繁体字写法,说明“垒”的文化内涵,突出土地上拓荒、劳作的可贵。(2)“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扎根乡村,目的是传承、重振文化,同样是拓荒之举。•(4分,每点2分)•解释出“垒”为拓荒、耕作得1分,答出“扎根农村”得1分,答出目的传承文化得1分,答出两者关系得1分。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2分)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答题思路:四个注意注意理解词语本义注意语境注意联系上下文注意作者情感⑥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它的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④钱穆曾经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煌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强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补充:典故一:黍离麦秀商朝灭亡,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去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作诗一首,是为《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而后,相传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所在,皆成为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诗一首,是为《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麦秀:哀伤亡国之辞补充:典故二:铜驼荆棘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晋书·索靖传》曰:“(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铜驼荆棘:形容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补充:典故三:金人秋泪“金人”也就是“铜人”。汉武帝刘彻曾铸承露台,以铜铸仙人,手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甘露。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潸然泪下。金人秋泪:写的是亡国之恸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指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2分)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2分)⑦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⑧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现在他正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2分)•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2分)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6分)答题思路:概括题,先找到相关文段,再归纳⑥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它的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⑦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6分)(1)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使村庄失去传统和想象力。(2)现代传媒削弱村庄文化,人们失去文化信仰。(3)游子远去不返,使村庄失去文化循环。•(6分,每点2分)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答题思路:•明确是哪一类探究内容•依托文本【标题意蕴(内涵)】•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深层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象征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标题意蕴答题思路指津】•(1)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2)理解题目本意•(3)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4)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标题作用(妙处、原因、效果)】•(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2)概括故事情节、交代主要人物、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以物件为标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以形象特征为标题)•(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散文标题妙处答题思路•(1)把握题目中关键词,看是否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2)感悟题目中暗含的情感,看是否奠定了感情基调,传达出作者情感•(3)关注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联,看是否成为串联文章结构的线索•(4)分析题目蕴含的深层内涵,看是否揭示了某种哲理或深刻意蕴•(5)揣摩作者创作意图,看是否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深入思考•(6)手法必点(如双关、象征、比喻、虚实结合、借物抒怀等)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1)新疆菜籽沟小如芥子,刘亮程的乡村文化建设譬如芥子中点灯。•(2)芥子虽小能容纳须弥,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希望。(6分,每点3分)•答出芥子的比喻义(菜籽沟)得2分,答出灯的比喻义(文化传承或乡村文化建设)得2分,答出“芥子之中的灯”含义(给人希望)或表明作者对刘亮程做法的肯定或赞扬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