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探究“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江苏散文阅读探究题命题特点。•2.进一步掌握散文探究题常见考查角度及相应解题技巧。•考点解读:•(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活动一:旧知回顾•如何看待探究题?明确:探究题是对文本的探究,是以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为基础的。探究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是一定的,不会有“一千个”。•活动二:真题体验《达古的春天》•1.圈画重点词语、句子。•2.哪些词语、句子特别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①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④我……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朵和这神秘的不明白,也许就是我这一天的收获。人们在世界上都力图明白,而我宁愿常常感受很多的不明白。•⑥我总觉得,达古冰川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活动二:真题体验《达古的春天》•3.★典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达古是“最近的遥远”?请加以探究。(6分)•①达古离成都很近,但长久未能回乡亲近它;•②人们即便来到大自然中,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力量却遥不可知,或知之甚少,无法真正亲近自然;•③人们宣称取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却又对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使大自然退缩,变得疏远。•方法总结:•1.熟悉题型掌握题干涉及的必要知识。•2.紧扣题干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3.注意答题格式和层次(多角度、多层面)•活动三:再读文本,合作探究•1.自由诵读描写“达古的春天”的段落。•2.思考:达古的春天美在哪里?•3.小组讨论修改9、10、11题的答案。注意审题!•9.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的表达特色。(6分)•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远近结合,•描绘了达古藏寨充满生机的美景。•(评分建议:表现手法、内容,各2分,意思对即可。)•10.请理解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人们总是力图探清未知世界,而我更希望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领略未知世界的独有魅力。•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1.文章第⑤段中,达古的雪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①神秘莫测•②纯洁神圣•③雄伟壮观•④富有力量•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活动四:拓展延伸《静穆之园》•1、自由诵读,圈画要点。•2、思考:•①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②文章开篇“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文中有无表明对圆明园的情感的句子?•3、小组讨论•作者认为圆明园有大美,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大美的具体内涵。(6分)•①它的景色是苍凉的,蕴含着静默的力量。•②它的胸襟是博大的,能包容接纳一切。•③它的构思是大手笔的,落魄之时也不乏大气势。•④它的历史是厚重的,浓缩了民族的离乱变迁。•⑤它的内涵是无穷的,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让人相信未来总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小组讨论,两种问法的区别。•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凭吊圆明园时复杂的情感态度。(6分)•①对圆明园静穆大美的崇仰之情。•②对圆明园沧桑历史的沉痛之情。•③对圆明园的未来充满信心。•④对国家强盛的热切期盼。•⑤说明对圆明园的历史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和生命的高度理性审视。(一点1分,五点6分)•4、小组交流,完成剩余问题。•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第12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用意?(4分)•运用了想象(虚写)和引用的手法,(2分)一方面体现在路经四季的幻觉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风暖燕飞的春景的想象中,并引用了杜甫的相关诗句;(1分)借对圆明园美好春色的憧憬,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1分)•这既是实写,更是象征。(1分)•老人是苍老的,用以象征圆明园的过去、民族的历史,(1分)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用以象征现在的社会、国家的未来。(1分)•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1分)•活动五:进一步梳理探究题的相关知识点。•详见《零距离》P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