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主讲人:中文系•段战戈邮箱:zzesdzg@163.com民间文学的概念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它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特色。Folklore•1846年,(英)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民众的知识”。•两层含义:•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2.研究民俗的理论。所以Folklore既可指民俗,也可指民俗学,民间文学。19世纪此学科(Folklore)在各国的名称:•德国:乡土志、地方志,着重研究平民社会的民俗问题,带有社会学的倾向(赫尔德,格林兄弟:集体创造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英国:民俗学,古物学者汤姆斯,缪勒:语言疾病说、自然神话论(比较神话学理论),泰勒:万物有灵论、遗留物说,社会功能。•法国:民族学,将民间诗歌视作法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俄国: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民族学、民族志、民俗学。•日本:民俗学、口承文艺论,知识阶层。Folklore民间文学起源于19世纪初•1812-1814年,德国格林兄弟出版了他们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格林童话),1816-1818年出版《德国的传说》,1835年出版《德国的神话》等故事专集,在欧洲激起巨大反响。此后,欧洲各国争相效仿,开始搜集本国民间故事与传说。•在搜集过程中,人们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同样一个故事,在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有流传。统计表明:一个民族所流传的故事,至少有1/3以上属于国际性的或世界性的。例如造人神话•中国:女娲用黄土造人•希腊:大神宙斯让普洛米修斯用泥和水造人•古埃及:洪水过后,大神喇再用泥土陶轮造人•古巴比伦:天神马杜克用芦苇、泥土和水造人•古希伯来:天神耶和华用泥造了亚当,赋予亚当智慧,再用肋骨造夏娃•北美印第安人:天地开创者用暗红色的泥土掺和水,做成了男女两个人形,再烧制而成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具有文学性——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易于口头流传,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脱离日常生活轨道的专门创作。——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讲,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1.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3.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的工具和武器,是人民生活、道德、历史的教科书,也是驱散疲劳和忧愁充满情趣的娱乐工具。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由于民间文学最真实、最全面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最直接、最深刻的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它记载了人民自己的历史,总结了劳动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丰富经验,是人民自己的“百科全书”,因此它为社会科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民间文学的文学艺术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长期创作、加工的口头艺术精品,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经过长期流传、集中了群众智慧的优秀之作,往往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和谐统一,思想和感情水乳交融,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立体性(一)集体性1.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2.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传播、集体保存(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3.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集体意志、观点和美学趣味,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能引起群众的共鸣而得到流传。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二)口头性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和传播。“叫我唱歌我就唱,叫我写字不在行。”文字记录的也是口头语言,是辅助形式,其最主要是口传心授。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三)传承性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1.传承特点(1)内容上的传承性,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比如惩恶扬善、轮回报应、多子多福、郎才女貌、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在民众深层心理结构中是根深蒂固的。这是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传统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类型。(2)艺术形式的传承性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民间故事的结构方式有一些惯用的套路:一般故事都是单线索展开;有许多故事的情节是三段式的结构,如三道难题,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阿拉伯故事中的姑娘总是“像十四的月亮一样美”。俄国故事开头“在光荣的城市里”,结果“我那时也到过哪儿”,以增加可信度。我国悲剧故事通常以美妙的幻想结束,有的化为石头、宝石、星星。2.传承人(1)群体传承人:长期直接参与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活动的人们都属于群体传承人的范畴。(2)个体传承人:即通常所说的职业和半职业民间艺人(如民间歌手、故事讲述家、民间说唱一人等,也包括一部分在传播民间文学作品中作出贡献的宗教职业者)。个体传承人的共同特征:1.都是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2.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3.有固定的传承来源:(1)亲缘传承:即传承人的特长和技艺是由有亲缘关系(直系或旁系)家庭成员一代一代继承下来;(2)地缘传承:传承人的特长和技艺来源于他所特定的地域;(3)业缘传承:在自己所从事的某种特殊行业的活动中接受民间文学的传承;4.形成独特的传承风格。•个体传承人来自群体传承人,是传承群体的杰出代表。(四)变异性民间作品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产生不同的异文现象,称为“变异性”。1.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2.外在原因: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1)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2)没有著作权观念,任意人可以修改;(3)流传环境不同,如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狼外婆;山西:老狐精;山东:马郎精;潮汕:猪哥精;云南:老变婆;(4)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变化;(5)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原则。中国寓言日本寓言印度寓言•都属于同一个类型——循环式•故事传布愈广,时间愈长,演变也就越大。但无论演变到什么程度,里面总会留下痕迹,让人们可以追踪出它们的来源。变异性存在一定的客观成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民间文学是人们主观创作的,但主观性往往受社会客观因素所影响。(五)立体性立体性特征是根据多年来民间文学理论和田野作业实践经验提出来的综合性特征。如民间文学的多种异文和注释,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和即兴创作的特点等,都有别于一般作家文学。民间文学的种类•从文体划分为散文、韵文两大类。•从内容和形式具体划分为:•1、神话: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等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2、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3、民间故事:动物故事、普通故事、笑话、寓言•4、歇后语•5、谚语•6、谜语•7、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时政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儿童歌谣•8、民间长诗(长歌):抒情长诗、叙事长诗、戏剧体长诗•9、民间曲艺(民间说唱)•10、民间戏剧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作业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一、区别•作者的差异•载体:口传;文字•内容•功能:实用性;欣赏、陶冶、炫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民族文化结晶,具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各种体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不仅为作家准备了各种创作题材和体裁,甚至在作家成长的童年也起到熏陶作用,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屈原同楚地民歌和发达的楚巫文化的关系。屈原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进入个人创作阶段。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离骚》《天问》《九歌》《九章》例子:《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古籍记载,楚地“信鬼而好祀”,每逢举行祭祀活动,巫觋唱歌乐神,因而楚文化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些与民间宗教融为一体的娱神歌曲,对屈原诗歌创作产生直接影响。如《天问》,直接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对天地文物和社会现象提出了170多个疑问。建安文学、唐代诗歌与乐府民歌的关系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多方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朴实自然,可比诗经,形式又更为活泼,取代穷途末路的汉赋,启发那一时代的文人写出不少好诗,张衡、辛延年《同声歌》《羽林郎》,更突出的成就在于促进建安文学的崛起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诗歌的繁荣。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曹操,《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短歌行》,沿用汉乐府古题与格调,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对李白、杜甫的影响:继承民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下层人民,抒发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文学名著同民间故事、传说的关系我国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小说的发展: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章回小说(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所导致)。唐代变文讲唱被禁后,民间艺人另创讲史书与平话一途,对后来小说有重大影响,文言文的志怪、传奇用白话讲唱,得到大解放。民间文学影响《三国演义》《水浒传》共同特点:提供人物原型、故事梗概,民间说唱艺人加以采纳、补充、加工,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流传范围更广泛。宋元时,三国演义流传在民间说唱作品的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三十多种。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情节。作家对此借鉴、吸收、再创作,结构更严密精巧,人物更生动鲜明。元杂剧也吸收了很多民间文学素材。如《窦娥冤》原型来自《东海孝妇》: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