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土地政策改革看建国60年来农村的变化60年前,我们面临的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贫穷和落后局面,旧中国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财富,遗留下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就是到了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实际上仍低于1860年的英国、1890年的法国、接近于1910年的俄国。若按人均水平算,几乎落后于英国200年。这就是我们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起点。60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经远非昨日的中国可比,虽然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过挫折,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更是取得了举世震惊的发展成就。建国60年农村之变化更是弹指一挥间,60年来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几代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奋发图强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等方面有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年轻人听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你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你们现在太幸福了”等等话语。我们就单单从“衣、食、住、行”看一下我国建国60周年后农村的发展情况,然后看一下我国土地政策的相关变化及改革成就的起起伏伏。一.建国后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1.衣: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小时候经常听姥姥姥爷讲建国初的故事,那时候的他们由于家里孩子多,往往家里兄弟姐妹都能有7、8个孩子,孩子多,没有那么多的衣服穿,那么就会经常出现老大穿完了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完的衣服给老三穿,依次类推,直至衣服穿烂为止,那个时候所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极少能有没有补丁的衣服。到了80年代后期农村人在穿着上就“花花绿绿”了,款式、颜色多了。进入90年代后大多数农村已经再也没有穿补丁衣服的了。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村政策的不断放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好。穿着上,人们更注重了衣服质量、款式、名牌,已经不在为衣服穿着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我们的衣服太多,而为平时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了。2.食:从“吃不饱饭”到“三菜一汤”我们的爷爷奶奶大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的。他们经历过靠野菜充饥,到粗粮淡饭维持温饱,再到今日的白面佳肴。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一般家庭劳力少,一家七八张嘴吃饭,口粮年年接不上,吃了上顿愁下顿,全家人基本上只吃粗粮,不吃菜,要说有菜,也就是常年吃的盐咸菜。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经济收入有限,除了逢年过节会买点猪肉,平常家里总是“一青(菜)二白(萝卜、大葱)”,偶尔买点新鲜蔬菜。直到90年代中期,农村的生活才得到彻底改善,顿顿白馍细面,隔三差五还有大鱼大肉。进入21世纪后,农村变化更为明显,超市开进了村里、村民家身边,菜的样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鸡、鸭、鱼、肉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桌上经常出现的食品。3.住:从土坯屋到小洋楼建国初期,大多数家庭因为房子小,经常是是全家一大家子人十多人一起睡在一个农村的大炕上。到了80年代,住房基本不再那么拥挤,一般农村家庭都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不过在我小时候我还记得我们家还是住的小土坯房子。下雨天还会担心会不会漏水。现在好了,一般家庭都盖上了大瓦房,房子更气魄了,更亮堂了,再也不用担心屋外下雨屋里漏了。有的发展更好的农村都已经盖上了小洋楼;农家人没用过的洗衣机,因为新居用水方便,他们添置了;原来电视机靠天线只能收几个台,新区建成后有线电视也看上了;尤其是电脑上网,掌握致富的信息可灵了……4.行:从小推车到农用车建国初期,出行方面更是简陋。记得姥爷说过年轻时做个小买卖可难了,对于当时来说有辆自行车都是奢望的事情,所以姥爷每次去去外地卖地里产的农产品都是走着去,一2百多里的路能走一天多。有时候就推着木制的小推车去外地来回得两天多。80年代后由于不会受到供应票的影响已经能达到一人一辆自行车了。而现在几乎每个农民家里都买了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农民出行已经不在困难。而且进市里还有了长途汽车,使农村和县城以及市里的距离无形间缩短了,人们通过交通设置的改变和提高,见识方面增加了很多。这一切的成功都归功于我们百姓的勤奋努力和党的各种好政策的实施。自建国后我国政府对农村发展实施的政策主要有土地政策,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联产责任承包制四大政策制度,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也毕竟带领大家过上了好生活二.四大土地政策改革:(1)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2)农业合作化、集体化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土地政策变化分析不难看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以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中国农村制度的创新,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一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土地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否定。通过土地改革我国实现了,土地农民所有、农民经营的土地制度;至合作化初期,搞互助组、初级社,继承了土地改革时期土地农民所有,但却否定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代之以集体对土地的经营使用;发展至高级社、人民公社,则在互助组,3初级社基础上,继承了集体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而否定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变为集体土地所有。此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继承了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所有,否定了人民公社集体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变为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这是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典型表现。对利益的追求及分配是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民不断追求潜在利润的过程,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创新都是在旧制度无法取得潜在利润时发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形成对农民的激励机制,农民积极性提高,但这种农民私人土地所有制却导致了规模效益的无法实现,导致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利润无法实现,也导致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绩效的无法实现。所有这些潜在利润推动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度安排的出现。但这两种土地制度安排在“左”倾思想(大跃进)的指导下并未促成真正的规模效益的出现,它们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了激励机制的丧失,监督成本、组织成本提高,无论是国家、集体抑或是农民在这种土地制度安排下,都未能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相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激励机制所带来的经济绩效重新找到,监督和组织成本大大降低。基于这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取代人民公社制度。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许多弊端凸显,换一个角度理解,便是暗含许多潜在利润的存在。基于同样的分析,我们也不否认今后新的土地制度安排,也必将会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造成的许多潜在利润无法得到更好的实现而出现。四.着眼未来:基予一系列的土地改革经验和现如今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形势,我们都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后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这样的新农村呢?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附稿)中也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对当前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的发展作出了前瞻性和务实性并举的部署,试图通过农村改革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一个新的轨道,从而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百年强国梦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标示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再看了温铁军教授关于《新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的演讲报告后,我们更应意识到我国三农问题解决面临的严峻考验。温教授指出我国农村建设如今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农村人口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农村经济无法运用理论上的经济学问题解决。中国的农村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化道路。一转眼,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就要悄然走过,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注定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年代。时代在发展着,社会在变化着,相信有政府的领导,有我们百姓的勤奋努力,有党的各种好政策的实施,我们新农村建设将会开展的更好、更快,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将有更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