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西南青藏高原25%自然环境地形海拔较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3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大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海拔较高,差别明显,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内蒙古高原、2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候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季雨林——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温度为基础西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贺兰山——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东南西北山地——高山——高山——高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以水热组合为基础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水旱灾害频繁有利——光照时间长,夏季日温差大不利——灌溉水源不足有利——光照强不利——热量不足人类活动农业最重要农耕区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补充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北方南方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较多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耕地较少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水热不太充足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湿润区;水热充足植被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红壤、砖红壤;土壤贫瘠。人工改造有水稻土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不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和水力资源相对丰富;能源资源不足生态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农业耕地类型旱地水田农作物小麦、棉花、甜菜、大豆、杂粮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水果苹果、梨柑橘、荔枝(2)东部季风区的四大亚区的差异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针叶、针阔混交林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生产规模大;热量不足华北落叶阔叶林黄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谷子、棉花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华中华南季风,亚热带湿润区常绿阔叶林红壤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水热充足;旱涝灾害频繁华南季风,热带常绿阔叶雨林砖红壤一年三熟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2、差异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共9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共10个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水平高低发展进度快慢特征①能源、矿产缺乏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基地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一、东北地区1、在图上填注:(1)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东北平原的三大组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内蒙古高原(4)主要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②地形条件:地形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东北地区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农业可多种经营。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④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形成工促农牧,农牧兴工的格局。);⑤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⑥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主要农作物分布:见课本P65图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6、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①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等大宗农产品的,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绿色食品基地。②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两大主题,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③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绿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7、东北大米质量优与气候的关系:东北地区的水稻生长期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8、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该地区农作物生长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低温的劣势是——只能种植耐寒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有牲畜过冬的问题。低温也有好处——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了春旱。9、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1)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多;(2)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生产水平高。(3)与长三角比,东北地区单产低的原因?(1)小麦单产低于水稻;(2)耕作较粗放;(3)复种指数低于长三角。(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潜力何在?(1)地广人稀;(2)宜农荒地多;(3)单产有待提高。10、中国的玉米带在松辽平原,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相同点——(1)农业地域类型相同,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2)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3)都以玉米为主,单产都较高。不同点——(1)经营方式不同;(2)区域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美国大于中国;(3)我国玉米带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较差,单产较低。11、辽中南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不利: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衰落的原因: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振兴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二、西北地区(一)西北地区概况1、范围(1)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2)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3)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2)景观特色:草原、荒漠为主。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干旱;年降水量少;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5、外力作用: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多风蚀、风积地貌。6、河流:多内流河(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河流补给方式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及少量山地降水。流量与气温相关,夏季形成汛期,冬季断流。7、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减少,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由东到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年降水量50毫米200毫米贺兰山200——400毫米大兴安岭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自然景观荒漠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草原草原农业类型绿洲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河西走廊)、畜牧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畜牧业8、沙漠中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规律。9、各地水源——(1)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2)河西走廊的水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3)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水源来自黄河水。10、西北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的分布都成点状或带状。(点状:绿洲。带状:沿河,沿交通干线)11、西北地区的农牧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2)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势平坦,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决定性和限制性因素:水源。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甜菜。(3)新疆长绒棉和吐鲁番哈密瓜、葡萄。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利于糖分累积。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气候变异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表现形式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气候异常①人口激增;②人类活动不当:三过一不石质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广西)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森林破坏(坡地开垦、过度樵采)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和华北半湿润)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灌溉不当(只灌不排)红漠化(石漠化一种)红色砂岩地区(江南丘陵)土层薄,降水强度大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土流失3、荒漠化成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1)自然原因:①干旱⇒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