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斌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Tel:691636Email:mgbcn@mail.zjgsu.edu.cn第五章城市社会结构HZICHZIC主要内容1234城市社会结构概述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结构HZIC第一节城市社会结构综述一、城市社会结构含义1、社会结构含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涉及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主要社会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如阶级、阶层、种族、职业群体、宗教团体等。2、城市社会结构含义:•是指城市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HZIC社会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中层社会中下层社会底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民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HZIC二、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城市开放性决定了城市的流动性;城市社会流动可以分为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等•城市社会流动的频率和方向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水平。流动性•农村社会结构以家庭为核心,以血缘、血亲、地缘为纽带。•城市社会结构以业缘关系为主,另外还存在志缘、趣缘等多样性纽带。复杂性•由社会分工合作差异形成职业结构,由文化教育差异形成人口文化结构,以及收入差异形成社会经济地位结构等。异质性•开放性是城市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规模愈大、专业性愈强、现代化程度愈高,则愈开放。开放性HZIC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涵义与类型1、社会流动的涵义所谓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从一种职业向另一个职业的转变。它表明了社会结构的开放/封闭程度。2、社会流动的类型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度)水平流动(horizontalmobility),也称为横向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上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垂直流动(verticalmobility),也称为纵向流动或上下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3、根据代际关系,可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4、根据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可将社会流动划分为结构型流动与非结构型流动HZIC1980年以来社会阶层流动情况HZIC上山下乡1957年9000上海青年到郊区、皖南农村进行农业生产,98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到江西德安县1958年3.3万上海青年志愿参加农村建设活动,湖北、安徽与江西德安1964年月上海《关于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总结报告》,1955~1963,25批801118名,市郊10批26098,外地15批54020人.1968年,江西毕业生落户农村98610人,社会青年30787人,另有87所中学从城市迁农村,加上随父母下放合计达20余万人。1973年《1973~1980规划》动员江西本省52万,加上上海12万。合计64万人。HZIC统计局:中国目前农民工总量为2.5亿HZICHZIC三、城市社会结构与城市发展•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发展带来人口职业结构、产业结构变更。城市科技发展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提高居民文化层次,改变了文化结构。•引发劳动者在不同行业、职业间的流动,导致居民职业变化和社会地位变更。城市教育发展对城市社会的影响•社会体制与社会政策变化是导致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促进人们在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促进新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出现。社会体制与社会政策变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职业流动、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引起与所有制相联系的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动。城市社会经济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一)城市社会结构的制约因素HZIC(二)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HZIC第二节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结构可分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主要由: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宗教信仰结构、生产人口与非生产人口结构、收入结构、技术结构等。其中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对城市影响最明显。外部结构是人口与外部物质条件的比例关系,如人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比例等。HZIC1、人口的自然结构①性别结构——出生率、结婚率、生育观念②年龄结构——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老年化2、人口的地域结构①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流动②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选举、社会管理③人口的城乡结构——户籍、居住、城市化3、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①人口的阶级结构——阶层结构②人口的民族结构——民族区域规划与社会经济政策③人口的宗教结构——信仰文化分布④人口的教育程度结构——教育、文化政策⑤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婚育、子女教育⑥劳动力资源结构——劳动力市场⑦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行业就业⑧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职业分层人口内部结构HZIC一、城市人口特点(一)城市人口特点1、密集性——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2、流动性——城市人口流动频繁、迅速。3、异质性——城市人口差异大、专业性强。4、增长性——城市人口增长是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结合,但以机械增长为主。(二)影响城市人口结构的因素出生死亡的自然变动人口的年龄构成;生产力发展、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分工职业构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人口的地区构成。人口结构各组成部分相互制约;年龄结构职业构成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对城市人口结构有重大影响。HZIC(三)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了城市人口结构生产力的性质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上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深圳:1979年7万2000年700.84万1982-1992纺织、电子、玩具厂,以蓝领为主,文化层次较高很容易迁入深圳1992-1995经济初具规模,大批吸纳大学毕业生,迁入户口受限,第三产业崛起,文化层次高及低同时需求,平行发展.1995-以高新科技产业为导向,金融业、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占48.3%,白领超过蓝领。城市人口结构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早期人口增长是社会化大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必要前提,人口众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实力的表现。现在城市人的的质量在更大城市上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HZIC二、城市人口性别结构城市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城市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性别比和性比例两个指标表示。性别比:男妇两性人口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用每100个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性比例又称性比重,指男女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性别结构既受人口自然属性的影响,也受人口政治、经济、社会等属性的制约。HZIC我国城市人口性别结构演变旧中国,青壮年男性人口多,性别比明显高。•南京(131)上海(124)、北京(142)、天津(142)。1949~1959.性别比严重失调。•男性占(54%),相当于性别比117。1960~至今。性比例趋于平衡•男性占(51%~49%)。相当于性别比104~96。我国城市人口性别比现状.统计年份全国城市镇农村第五次106.74102.1107.2103.7第六次104.9104.65105.32104.87HZICHZIC100105110115120125130200020032004200520062007江苏盐城性别比趋势HZIC我国城市人口性别比现状.城市性别人口比全国来看,男性女性。从城乡关系性比例对比:城市农村城市内部结构来看:城市镇具体城市差异较大。通常情况下,重工业城市超过轻工业、新兴城市超过老城市、小城市超过老城市。HZIC三、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点内城市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例关系。研究年龄结构的意义:对于合理安排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HZIC(一)城市年龄结构的类型根据反映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以将人口区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三种结构不同年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规模、速度和发展趋势,导致不同的社会、经济、人口问题。•年轻型:少年儿童比例高,育龄妇女多,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高。优点: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缺点:人口负担过重,社会抚养比高。未成年人抚养问题、就业及住宅等问题是其主要问题。•年老型:老年人比重大,育龄妇女少,出生率和增长率低。缺点:人口老化导致劳动力结构逐渐老化,需要赡养的人增加,加重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加力。对老年人的照顾、赡养、医疗保健及未来劳动务资源缺乏是其主要问题。年龄结构类型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年轻型成年型年老型5%以下5—10%10%以上40%以上30—40%30%以下15%以下15—30%30%以上20岁以下20——|30岁30岁以上HZIC(二)中国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第一阶段:解放~60年代前期,年轻型。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过渡,即成年型。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未成年比重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第一阶段:解放~60年代前期,年轻型。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过渡,即成年型。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未成年比重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01020304050607080195319641982199020002010未成年组成年组老年组HZICHZIC四、城市人口在业结构人口在业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A、在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在业程度)B、在业人口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业人口即社会劳动者,是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力,是直接为社会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人口。研究在业人口的意义:对于充分利用城市劳动力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HZIC(一)城市人口的在业程度人口的在业程度,是用来反映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业人口在总人口或劳动适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81年。城市在业人口11342万。占城市总人口的55.41%,占城市劳动适龄人口的88.12%。法:38.9%;英:41.3%;美:43.7%;加:45.2%;日:47.4%埃及:22.8%;墨西哥:27.8;泰国:48.4。总体趋势:中国城市待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HZIC(二)在业人口行业结构在业人口行业结构指社会劳动者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部门中的就业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十五大行业类行业行业1、农、林、牧、渔业2、矿业及木材采运业3、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4、制造业5、地质勘探和普查业6、建筑业7、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8、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及仓储业9、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10、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11、教育、文化、艺术事业1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13、金融保险业14、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15、其他行业物质生产部门HZIC1、从三次产业划分看2、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产业行业类型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与全国平均比与发达国家比第一产业12679万23.43%低高第二产业2、3、4、65365万46.93%高高第三产业5、7~153388万29.64%高低领域行业类型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与全国平均比与发达国家比物质生产1~89777万85.52%小高非物质生产9~151655万14.48%大低HZIC(三)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指在业人口在各个工作类别中的就业比例。它反映具有不同技能的社会劳动者的数量及其在各职业间的分布状况。我国八大职业划分职业职业1、各业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