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的五大假说一所大学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簇拥着青春的浪花。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迄今已有四十年历史。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多元化研究理论中,影响最大、解释最全面、最令人关注、但又最具争议性的,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可算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TheMonitorTheory,1985)。该理论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StephenKrashenisprofessoremeritusatthe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whomovedfromthelinguisticsdepartmenttothefacultyoftheSchoolofEducationin1994.WorkHeisanexpertinthefieldoflinguistics,specializingintheoriesoflanguageacquisitionanddevelopment.Hehaswrittenover250articlesandbooksinthefieldsofbilingualeducation,neurolinguistic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iteracy.Hehasreceivednumerousawardsforhiswork.HeandTracyTerrelldevelopedtheNaturalApproach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heNaturalApproachhashadalargeimpactinallareasofsecondlanguageresearchandteachingsincethe1980s.Krashen'sFiveHypothesis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Languageacquisitionisanunconsciousprocessdevelopedthroughusinglanguageinameaningfulway.Languagelearningisconsciouslylearningordiscoveringrulesaboutalanguage.Languageacquisitionistheonlywaycompetenceinasecondlanguageoccurs.TheMonitorHypothesis–Languagethatwehaveconsciouslylearnedoperatesonlyasamonitororeditorthatrepairsacquiredlanguage.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Theacquisitionofgrammaticalstructuresdevelopinapredictableorder.ThisdoesnotmeanthatgrammarshouldbetaughtinthisnaturalorderofacquisitionTheInputHypothesis--Languageisbestacquiredfrommessagesthatarejustslightlybeyondalearner’scurrentcompetence.Thisiscalledcomprehensibleinput.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Motivation,self-confidence,andanxietyallaffectlanguageacquisitionbyimpedingorblockinginputnecessaryforacquisition.习得/学得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Krashen对习得和学习了的知识做了区分:习得是调动人脑中的语言学习能力,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在交际的过程中理解话语的意思,无意识地学会使用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语言的形式去获取语言知识。只有习得的语言知识才有助于语言的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无助于语言运用,只能帮助人们有意识地监察说出来的话语是否正确而且学习只适用于那些能够理解语言规则的学习者,比如超过一定年龄的学习者,Krashen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无法完全表达习得者真正希望表达的内容。•克拉申还认为在第二语言使用方面,习得看上去比学得要重要得多。我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来自于习得的知识而非学得的知识;我们学习所得的知识只对语言的输入进行监察;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学得来的知识永远不能真正转化成目标语的一部分,习得和学得是非接口的;习得的重要来源是听,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开始要经过一段沉默期,接受大量的输入,自然而然便学会了表达。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如图1所示。梦想青春•可见,克拉申强调其理论建立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儿童母语习得的普遍原则的基础之上,认为学习者通过接触外部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便可激活LAD,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是完全等同的。下面从学习外语的主体角度来讨论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将“习得”和“学得”有机结合。我们不能因为外语教学没有“习得”的自然环境而否定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习得”的作用而否定教学中“学得”的意义。以记单词为例,好多同学都是看着单词表机械地记忆,那么这样的“学得”效果多半不尽人意,并且耗时耗神。如果在阅读理解中,在背诵短文时记忆单词,虽然是无意识记忆,但因为有了自然的英语环境,在这样的“习得”中,不仅单词记住了,单词的例句也记住了,并且加强了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外教已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共识,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外教?在课堂内,让学生大胆地和外教交流,在“习得”中“学得”一定的词汇、语法、句型。在课堂外,鼓励学生多和外教进行互动,比如邀请外教加入到学生的体育运动中,加入到学生的英语沙龙、英语角,创设有利于学生习得的环境,把“习得”和“学得”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便能在有意识的理智研究中,较为轻松地掌握英语。缺陷分析有关习得、学习的差别•依克拉申所言,习得和学习是两个互不干涉的独立过程。习得的知识和学习到的知识不仅获得方式不同,在讲说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但许多人对此观点表示异议。首先,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假定存在这样的定义),是发生在人脑中的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们经常将人脑比作一个“黑盒子”,因为我们无法打开它看清里面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假设都可能是正确的,反之亦然。因此,人们在客观上是通过两种方式从外部接受信息的:一是有意识的,二是潜意识的。但是如果说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互不干涉,那是没有道理的。倘若两者之间真有所谓清晰的分界线,那么界限在哪里呢?该假设并未给出答案。监控假说TheMonitorHypothesis•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是真正的语言能力。学生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起语感,才能流利、顺畅地运用目的语(thetargetlanguage)进行交际。•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有一种功能,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monitor)或编辑作用,即用学会的语法规则监控语言的准确性。根据此假说,正在学得或已经学得的规则只有一个作用:对那些按习得的规则说出的话语进行监控和修正,学得的知识通过言语的监察起作用。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如下图示: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中,使用语法规则来监控我们的话语要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语言使用者必须已经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的知识。监控的条件例: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也不会注意形式(只注意内容),语法规则如果不是习得来的,一时也用不上。因此,在口头交流中,不能过多或完全不能使用语法检测。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和文章添彩。Krashen将监控的使用者归为三大类:监察过度使用者(monitorover-user)、监察使用不足者(monitorunder-user)、监察适度使用者(optionalmonitor-user)。三种监控使用者1.监察过度使用者(monitorover-user)自始自终都在使用控制来确保自己的话语合乎规范,他们说话时结结巴巴,经常说一半就自我纠正,他们讲话几乎没有什么流畅性可言。监察过度往往是传统语法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例:中学期间的学生属于监察过度者,这一时期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水平较低,无论对话还是写作都小心翼翼,张嘴动笔前反复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检查语言的正确性,以致说话不流畅,几乎是一单词为单位向外蹦,2.监察使用不足者(monitorunder-user)或是没有什么学习系统,或是有学习系统而不愿意使用。他们完全依赖习得系统,根本不愿意进行自我纠正,或只是凭感觉作一些自我纠正。这种状态可能是因为语言形式学得不够,也有可能是不习惯对语言进行监察。3.监察适度使用者(optionalmonitor-user)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地使用控制而不影响交际,比如在准备充分的演讲和写作中使用控制。合理监察是我们外语教学的目标。对外语教学的启示•Teacherscanfrequentlyprovideamonitor-neededenvironmenttostimulatestudentstobesensitiveerrorsorconfusinglanguagepoints.Forexample,teacherscancollectseveralsentencesfromthehomework,writethemontheblackboardandaskstudentstojudgewhetheritisrightornot.Thiskindofactivitieswillarousestudents’awarenesstointernalizetheproperlanguagepointsandfinallyconvertthemintoacquiredknowledge.延长课堂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国外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学生们根本没有组织语言输出大的监察时间。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1.Krashen所说的监控机制只能在产生语言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对理解语言毫无用处。缺陷分析2.克拉申认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最理想的监控使用者,……这意味着语法的作用是有限的”。(KrashenandTerrell,1983)显然这个论断有些偏颇。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如果言语者说的内容正确,不注意形式,肯定会错误百出,让人难以理解,也就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克拉申低估了语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