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简答题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第二章5.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6.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2)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7.依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1)立法决策。中国的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力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美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2)国家元首决策。中国的国家主席没有国家元首决策;只有属于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超级总统制这三种类型的国家,才存在国家元首决策。(3)行政决策。中国的行政决策权属于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颁布部门规章;美国的行政决策属于总统。(4)司法决策。中国的司法决策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美国的司法决策是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5)执政党政策。中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制,从这种议行合一的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8.依纵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单一制与联邦制。中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第一,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美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虽然宪法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但是中央政策与州政策之间确实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9.公共政策的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就必须使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市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4)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10.述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2.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3.公共政策具有偏好性。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政策的实施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所有的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主体选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1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三章12.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2)交换资源的需要(3)结盟的需要(4)追逐权力的需要(5)协调的需要13.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1)利益输入(2)利益综合(3)政策形成(4)政策发布(5)政策执行(6)政策反馈14.简述联邦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有哪些?(1)联邦制通过公共决策权和政治权利下放,允许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有助于政策更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2)有助于扩大民众的政策参与。(3)联邦制也为民众批评和反对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行动提供了舞台。15.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有哪些?(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2)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6)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16.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哪几方面的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4)角色替代17.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第四章18.简答有限理性模型(1)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他认为:“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2)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的,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3)客观理性是存在的,但是对它的追求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步步地向它逼近,永远不能使这个过程完成。19.简述“上下来去”(1)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2)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3)“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政策过程的内容具有容纳性和开放性。第五章20.政策问题的含义: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21.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政府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公民与社会团体、政策网络22.简答,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23.政策问题进入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有哪些条件:第一,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第二,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障碍:第一,事件或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第二,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第六章24.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意义:(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原则:(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25.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一)紧扣政策目标(二)规划多重方案(三)方案彼此独立(四)方案要有创新(五)方案切实可行26.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一)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二)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三)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四)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27.危机决策的构成有哪些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机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第七章2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权威性。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时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3.公共政策执行时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29.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含义及创新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机制: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政策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效。创新机制: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4.完善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30.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31.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及机制:忠实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创新原则机制: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第八章3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含义: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作用: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时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4.政策评估时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3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政策信息、资料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3.政策目标4.政策的沉淀成本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34.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拓宽人们参与的渠道,遵循科学决策程序,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2.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3.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4.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第九章35.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2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