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人物称谓探微陈尚斌《诗经.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篇章,其叙事的完整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心理刻画的细腻入微,表现手法的巧妙高明,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不愧为经典的诗篇,堪称《诗经》的代表之作。下面仅就其人称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一些探究,以窥其艺术魅力于万一,并将个人粗浅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方家。《诗经.氓》中的人物称谓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分别用了:氓----子----尔----士----尔氓。此称谓在诗的开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此时在女子眼中,尽管男子憨厚的外貌打动了女子,但毕竟只是一个外来做生意的陌生人而已,所以女子称之曰“氓”,这很符合少女矜持的心态。子。此称谓出现在诗中女子被男子的憨厚外貌及专程来“谋”的“诚心”打动因而基本上已爱上男子之时。她已放下了最初的矜持,开始热烈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她不顾路途的遥远和艰难,可能也完全不顾周围人们的惊讶,甚至可能违逆了父母的意愿,而以一位少女的身份只身为男子送行,渡过淇水,并一直送到男子的家顿丘。可以想见此时男子在她心中已占重要地位,甚至男子的“怒”而催婚可能在她看来不过是男子深爱自己的证明。所以她以尊敬的称谓“子”来表达对男子的敬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以至于为了不使自己的心上人失望,她竟私定了终身。尔。“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在女方答应了这门婚事后,男子开始占卜算卦了,而每次的结果都很吉利,这让他觉得娶这位女子回去是不会吃亏的,于是婚事告成,这是女子最感甜蜜的时刻,所以她已不再用敬称“子”,而是用了昵称“尔”,这与现代情人或夫妻之间不用称“您”而称“你”一样,表明女孩已经完全把对方看着感情上的依靠和人生的归宿了。士。“士”在春秋时期既可指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也可指未婚男子,当然也可泛指男子。这里当是第三条含义。当男子厌弃女子之后,女子对其以泛称之“士”相称,并没口出恶言,反倒有开脱之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唉,男人都这样”或“男人就是这样”的意思。此可见得女子的柔弱和善良,以及她的不愿直接提及那位把自己伤痕得很深的负心汉的微妙心理。尔。诗歌最后部分,女子又以“尔”称呼男子,但此“尔”非彼“尔”,这时已经不是当初的昵称了,而是决绝之后冷漠的称谓,这一称谓的背后是女子伤心欲绝的痛苦和痛定思痛后的清醒。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已经看清男子的真实面目,对这段婚姻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哪怕“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也不愿再续噩梦;尽管还不能忘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美好时光,但心意已决,一向柔弱的女子已经变得坚强起来,一句“反是不思,亦亦焉哉”,表达的是人生的幡然醒悟和清醒之后的冷静决绝。《诗经》乃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篇什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距今两三千年了。如此古老的歌谣,却有如此细腻的技法,不能不让人感叹先民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对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把握的娴熟。孔子当年就对自己的儿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学习《诗经》,也就是在学习古代的文化,增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好诗总是在细微之处见精神,读诗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抓住几个关键点就“挈一领而全身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