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稍扁)、(略鼓)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千米;两极半径为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千米),仅差;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地球表面是个,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再看到(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和的顶部(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度:。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颗粒、气结构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岩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结构特征或。(主要特征)有明显的沙粒或砾石岩、岩岩、岩2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岩浆和沉积岩的接触带易出现变质岩)的结构(矿物颗粒定向排列)大理岩(岩变质)、板岩(岩变质)片麻岩(岩变质)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岩、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1)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建筑物的升降,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火山和地震):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注意:(看到图要知道这是褶皱或者是断层)2.火山:(1)火山由、、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等)、液态()、固态(、、)(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休眠火山(五大连池)。(3)分布不均匀:(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作用下,发生或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千米处。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的距离。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3)分布:(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3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积雪融化有时易引发泥石流。(2)人类活动: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改变了地面植被的状况。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垂直),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6.分布:世界上首泥石流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我国: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地形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2)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化石证据: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气候证据:(1)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那里热的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中岩浆的活动。3.板快构造学说:(1)全球由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海沟和巨大的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上,相互不断地发生和。板块的和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板块张裂形成了和(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边界(海岭、断层)一般位于板块张裂处边界(海沟、造山带)一般位于板块碰撞处。喜马拉雅山脉:板块和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被抬升阿尔卑斯山:板块和板块碰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位于板块地中海在缩小: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碰撞,靠近红海在扩大: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张裂,离开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地震。大西洋的形成:大西洋处于板块与板块、板块的张裂地区,在板块的张裂地区易形成裂谷和海洋。4